文档详情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ppt

发布:2025-03-25约5.32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发生在心脏动脉血管的病称为心血管病,重要有:心肌梗塞、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发生在脑动脉血管的病变称为脑血管病,重要有脑溢血、脑血栓、脑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危险原因中,血管老化是最主线的原因。血管一旦老化,弹性就会下降,使血管变硬、变脆,血管内皮粗糙不平,易导致粥样斑块沉积附着,日积月累会使血管越来越淤堵,这时会感觉到头晕、胸闷、气短、犯迷糊、手脚麻木。严重的轻易出现心绞痛、心梗、脑梗,更可怕的是在激动、大怒大喜、忽然用力等状况下极易诱发血管破裂、中风、脑溢血,轻则偏瘫致残,严重的几分钟之内就会夺去人的生命。;怎样有效的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及病后的调理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药物治疗当然重要,但生活中仍然有某些简朴易行的措施,只要患者多加注意,也能到达有效的防治效果。;01;03;1.限制总热量:糖在总热量中的比例应控制在60%~70%。宜多吃些粗粮,以增长复杂糖类和纤维素的含量。

2.限制脂肪: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30%如下,以植物脂肪为主,合适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

3.限制蛋白质:每天从面食摄入的蛋白质应占人体需要量的二分之一,其他的蛋白质可从牛奶、酸奶、鱼类和豆制品获得,心脑血管病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为宜。;4.限制胆固醇: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300毫克,一种鸡蛋中的胆固醇靠近于300毫克,心脑血管病人最佳每天吃半个鸡蛋或每两天一种鸡蛋。此外,还要尤其限制动物内脏的摄入,由于动物内脏也是高胆固醇的食物,尤其是猪腰,每百克猪脑中胆固醇的含量在3000毫克以上。

5.限制食盐:我国居民目前平均的食盐摄入量在10克以上,世界卫生组织提议我们每天摄入6克食盐,而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食盐的每日摄入量更要严格控制在5克如下。尤其是秋冬季节,出汗少,活动量对应减少,盐的摄入更要严格控制。

;

1.多素少荤

血脂的高下常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众所周知,吃素者血脂偏低,吃荤者血脂偏高,且轻易发胖。肥胖者多轻易引起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在生活中应养成多吃素食的习惯,并多吃某些协助降血脂的食物。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可以协助降血脂,它们具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前者可以代谢胆固醇,后者可以制止肠道对胆固醇的吸取。纤维素还能增进胃肠道蠕动,以保证人体正常排泄。;

2.烹调首选植物油

炒菜最佳用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葵花子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由于植物油中具有植物胆固醇和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胆固醇不易被肠道吸取。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加速胆固醇的分解,使其变成胆酸,从而减少胆固醇。同步,不饱和脂肪酸还能产生前列腺素,减少血小板的粘滞,具有抗凝血的作用。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脑血管病人在膳食中应多食植物油,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油。;3.多吃新鲜果菜

新鲜的蔬菜、水果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镁等。维生素C可减少胆固醇,还可增长血管的致密性,防止脑出血;镁可参与心肌酶系统的活动,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4.以大豆蛋白替代部分动物蛋白

多食用大豆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以使血胆固醇含量减少。大豆具有40%的优质蛋白,比肉、蛋高2倍,比小麦高3倍,比大米高4倍。同步具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我们平时的膳食应重视大豆和豆制品的食用,尤其是目前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豆制品,可合适的食用。;5.多吃含碘食物

含碘食物包括海带、紫菜、海蜇、虾皮、海米等。碘可以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能。海带性凉,具有较多的碘、铁、钙、蛋白质、淀粉、矿物质,有补血润肺、降血压的作用。;6.常吃适量的鱼类

鱼肉富含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黄氨酸等,有改善血管弹性、顺应性及增进钠盐排泄的作用。此外,多数鱼类具有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效果。牡蛎、鲜贝、虾皮、海虾等,也可增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的损伤。此外,鱼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的功能。;7.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如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有助于调整血管张力,克制血小板汇集,减少血管损伤。;8.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

若膳食中缺乏叶酸,会使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应注意多摄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红苋菜、菠菜、龙须菜、芦笋、豆类、酵母及苹果、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