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高三复习备考( 语文)1.ppt

发布:2018-02-17约2万字共1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 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技巧: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技巧: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 “将来”“一定会”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 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 解题技巧: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 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解题技巧: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联词语的时候,要仔细辨析。 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 解题技巧: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 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解题技巧: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项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 解题技巧: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则是凭空臆造的,属于无中生有。 * 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再进行判断。 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解题技巧: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 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解题技巧:阅读中我们要从整体上感知,准确寻找出原文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意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信息。 * 二、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 2017 2016 2015 卷1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600字 节选自《宋史·曾亮传》514字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602字 卷2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596字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590字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583字 卷3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575字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727字 * 命题特点: 1、选材: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文范围稳定,一般选自正史《二十四史》,近几年所选材料基本都是宋、明、唐史,阅读文本均为正面历史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这符合考纲中“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2、题型:从2015年到2017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变化: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7年沿用2016年的考查形式。 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 * 全国卷文言试题之“不变” (1)正面人物传记,但不回避人物的缺点。 (2)不分段。2013年至2017年均无注释。 近几年全国卷文言试题选材情况 《宋史》8 《明史》6 《史记》4 《宋书》4 《旧唐书》 3 《新唐书》《晋书》《汉书》《北史》 《后汉书》 各 2 《新五代史》 《南史》 各 1 * 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