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案
篇一:标准化与农产品品牌建设
标准化与农产品品牌建设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产品主要产区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提高 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手段。在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下,针对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可操作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 农业标准化 品牌管理1.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 纵观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农产品品牌发展仍十分滞后,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品牌相对量少,发展 速度缓慢,科技含量低,地域分布不平均等。从农产品的相对量看,目前我国年注册农副产品商标量,约 占我国商标注册总数的 20%;从发展速度看,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统计,1991 年在国际分类第三十类 商品(主要为农产品)上申请的国内商标是 1098 件,到 2005 年增至 19850 件,年均递增率为 91%,而同期 我国商标总数由 67406 件增加到 2099035 件,年均增长率为 198%,农产品增长速度仅为商标总数增长速 度
的 45%,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商标整体发展速度;从科技含量方面看,我国加工农产品品牌多,初级农 产品品牌少,初级农产品的产业链较短,大多扮演原材料的角色,科技含量比较低。农产品只在当地或某 一特定区域有一定的影响力,走出该区域,消费者对该品牌一无所知。虽然也有一些较出名的品牌,但无 论数量与产值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很多特色农产品因品牌知名度较小,标准化建设滞后,特色农 产品品种老化,安全质量不达标,新型科技难以推广等,制约了农产品品牌的建设。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品牌农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 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的实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利益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农产品产业化组织、农 民、消费者。在食源性疾病和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频频曝光的严峻形势下,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十 分迫切。加入 WTO 后,国外农产品品牌在国内中高端市场攻城掠地,国内农产品品牌因为规模、技术、 资金、品牌管理等原因难以抗衡。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农村市场要大力开拓,农民增收是前提。在农产 品需求、国外农产品竞争、农民增收的三重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的实质是坚持产品市场化和 经营产业化原则,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由粗放式低效农业 向集约化高效农业转型。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在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政府规划与引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使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品牌管理策略,塑造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活 动。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纽带来规范分散农户的生产活动,保证农产品品质统一。
2.应分步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2.1 制定农业标准,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首要条件是制定农业标准,这也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结合我国各地区 农业实际,准备与有关部门协作,在对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进行深入调研。积极改变农产品无 标准生产、无标准上市、无标准流通的状态,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2.2 完善四大体系,建立农业标准化运作机制 将标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关键。
从土壤质量、 种植规范、 田间管理、 农业收获到企业加工、出厂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标准,逐步建立由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 农民主动实施的农业标准化运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围绕各地区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由我局负责牵头,与相关 部门配合,由农业技术专家作指导,参照国内外最新标准,完善各项农产品标准体系。特别在没有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适合地区农业的标准体系。
二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是农产品从产地环境、 农业投入品、农业安全生产规程到农产品市场准入,即“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实现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是有效防 止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三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基础在建立标准体系,重点在示范带动。对此需要 政府加大协调与推动力度,在全县重点乡镇建立示范区,并严格执行标准、梯次推进,挑选一批农业科技 示范户进行示范引导,形成我县的标准化示范体系,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农业标准化不断完善 和向前发展。
四是建立农产品龙头企业标准体系。应以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为载体,把公司、农户有机结合起来,带 动农户严格执行标准,使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完善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组成的企业标准体系,并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使龙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