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监测.doc

发布:2017-02-03约3.5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监测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入侵种及新的危险性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呈日益加重态势,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预防及监测的主要措施及对策,以期为我国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监测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36   前言   我国地域辽阔、领土面积广大,地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性,森林病虫害发生极为严重,经济损失巨大。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也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丞待解决,因此,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报、预警与防治作业规划,实时调查并掌握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以期科学制定宏观防治策略,为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监测方面提供借鉴。   1 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1.1 森林病虫害种类正在增加   我国森林面积分布广泛,是一个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加上近年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致使一些病虫害种类急剧增多,其传播速度较快,一旦发生大规模病虫害很难进行救治,也是现阶段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面临的难题。   1.2 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随着林下经济的大力发展,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滥砍滥伐,肆意大面积开采毁坏了原始森林,势必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枯竭,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及快速蔓延。   1.3 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防治意识不强   虽然我国近年来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但还存在着投入防治资金不足,缺乏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资金的合理配置,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只注重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忽略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养护,造林和管护严重脱节,存在“重造林轻保护”、“重防治轻预防”的思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缺乏必要防治设备,整体抗灾救灾能力表现低下,致使一旦发生大面积灾情,不能及时遏制住森林病虫害的高发态势。   1.4 预防为主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森林病虫害防御机制是做好森林病虫害防御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上还存在着机制建设不健全、协调不合理等问题,防治效率低,几十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往往是病虫害暴发后再筹集资金救灾,防灾控灾能力较差,把防治经费当做救灾费,难以调动基层森防人员主动开展防治工作的积极性。   1.5 缺乏有效的监测预报手段   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不能及时、准确地监测预报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缺乏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一旦发生病虫害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导致蔓延范围不断扩大,最终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害。   1.6 技术水平落后,科技力量不足   基础研究工作不够,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的技术含量低、相对落后,缺乏自主独立研发的产品,新技术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导致防治工作效率较低,在害虫没有形成危害时缺少科学的干预方法,影响了防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造成经济损失,这也是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的根本原因。   2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环保意识,树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性,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认识高度,并能积极参与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来,树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防治效果,增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森林相关保护部门要建立自身灾害预警机制建设,进一步预防森林病虫害扩大化;还应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检疫工作,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检疫工作方针,掌握先进技术及防治策略,切实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2.2 加强监测预报,利用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监测预报,结合当地森林的气候条件、林木发展状况,对森林病虫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宣传工作,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预报,依靠科技及时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及动态监测,并结合当地林木资源状况和气象气候等自然条件,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选择最适宜的防治方法。未来应形成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一体化的病虫害管理系统,以便能够全面、准确、迅速的对森林病虫害进行实时预报监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