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11光路调整和薄透镜焦距的测量.doc

发布:2017-08-27约小于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11?? 光路调整和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会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技术; 2、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焦距测量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和实际仪器相结合讲解 实验仪器:光具座,凸、凹透镜各一块,平面反射镜一块,光源,物屏,像屏 实验原理: ? 自准直望远镜 ? ? ? 图11-1 自准法光路图 ? ? ? ? 图11-2?? 共轭法光路图 ?? 图11-3测凹透镜的焦距光路图? 四、光具座上的共轴调节 1 2、细调:利用透镜成象规律判断是否共轴,并进一步调至共轴。小像中往哪边偏,透镜往哪边移。反复观察大小像,直至中心重合。 ? 问题1:等高共轴的含义是什么?为何要调等高共轴? 问题2:光具座的读数标线与透镜光心不共面(有偏心差)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精确度高?为什么?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按要求调节等高共轴; 二、按图11-1布置元件,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物位置一次,透镜位置两次; 三、按图11-2布置元件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物位置测量一次,像位置一次,两次四、按图11-3布置元件物距像距法测量凹透镜焦距:第一次成像的像位置测量5次,放上凹透镜后第二次成像位置测量一次,凹透镜位置测量5次。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分别计算三种方法的焦距及其不确定,写出结果表达。 注意事项: 一、禁止用手或其他东西自行擦试透镜镜面, 二、小心操作,避免摔坏透镜或平面镜。 三、准确判断像的清晰度,严格调节等高共轴,是减小随机误差的重要条件。 课堂指导: 1、用自准法测量透镜焦距时,凸透镜移到两个不同的位置,物屏上都会出现等大倒立的像,要分析原因,并判断哪个像是符合自准直原理的像。 2、共轭法要满足实验条件。 3、物距像距法第一次要成小像,凹透镜要靠近第一次的像屏。 作业: 1、? 2; 2、? 后记: 本次实验的难点是数据处理,特别是不确定度的计算很繁琐,需要同学们有耐心。 从本次实验,再次证明了定性观察在物理实验中重要意义,例如自准法当中透镜在两个位置成像。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于实验中不符合理论的意外现象,不要轻易放弃,而要尽可能地多观察,分析原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