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课件绪论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56年----建立中医学院,编写中医教材 1960年----我国诞生第一批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 1980年----卫生部提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 1980年----召开中西医结合工作代表大会,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刺麻醉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危重病症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危重病症: (1 )“三证三法”:毒热证和清热解毒法,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法,虚损证和扶正固本法。 (2)提出“菌毒并治”;急救中药剂型改革,研制出大黄注射液、参脉针、参芪扶正注射液,采用五倍子、明矾等制成“消痔灵”注射液作为硬化剂治疗内痔及直肠脱垂等病症。 (3)阳明腑实证与血瘀状态并存,是腹部术后的病机特点,活血化瘀、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是主要治则。 创新理论提出 治疗急腹症-----“六腑以通为用”-----“通里攻下” 根据细菌感染的毒理学研究和中药药理学研究-----提出“菌毒并治” 根据中医药参与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研究的成果-----提出“扶正祛邪”,“增效减毒” 创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三)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 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包括中药、针灸等传统方法以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作为现代中医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 2.中医的概念并非仅仅是中药或“一双手”、“一根针”、“一把草”,更不应是一方一药。 3.超声波、X线、CT、心电图、血液生化等各种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可以认为是“四诊”的延伸。 4.手术历来是中医扶正驱邪的手段,并非西医所独有。 5.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新技术。只有创新中医研究领域,才能拓展传统中医外科诊疗范围,不断应对新病种与医学难题。 (四)如何学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1. 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 (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有效防治外科疾病。 (2)继承中医外科整体辨证论治及综合外治法特色;继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等宝贵经验。 (3)以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为切入点,拓展对外科其他疾病如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等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范围,拓展中西医结合思路。 2. 学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方法与体会 (1)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2)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与现代医学基本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与方法。中西医结合是在高水平、高层次的结合!西医重在诊断(根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中医则重在辩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3)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勇于创新中西医结合外科的理论手术------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B超、CT、MR、心电图等----中医四诊的延伸;调节水与电解质平衡-----调整阴阳;补液、输血等支持疗法-----补益气血生津养阴 (4)吸取中西医外科的优点----学好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理论与临床结合,学术与技术结合,用脑思维与动手实践的有机结合。 ----注意结合影像教学学习 ----注意外科基本功的课外练习 小结与讨论 传统中医外科与现代外科研究的范围 。 传统中医外科与现代外科的发展史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特点。 如何应用中医理论指导,继承传统中医外科优势,学好现代外科基本功。 复习思考题 1、中医外科学曾经有过令人骄傲的辉煌,为何一度落后,应如何实现中医外科学的伟大复兴? 2、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金创瘈疭方》 中医外科学第一部专著,已失传。 注:瘈疭chìzòng:同瘛疭,痉挛的症状。 (三)发展阶段: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西晋、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时期,战争连绵不断,客观上增加了外科手术和外用药物的使用机会,也使中医外科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东晋葛洪编著的一部古代急诊全书。 首载骑竹马灸法及用含碘药物海藻治“瘿”。 提出用狂犬的脑组织敷贴伤口,治疗或预防狂犬病发作,是免疫治疗的思想萌芽,为世界首创。 《肘后备急方》 东晋刘涓子编著 《鬼遗方》,经南齐龚庆宣重新编次定名为《刘涓子鬼遗方》。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 隋代巢元方等集体编写。 是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 《刘涓子鬼遗方》 著作《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等。 首创用动物的脏器或组织,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的疾病,入食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 在外治方面,发背初期用冷熨法,瘘管初期用纸捻引流等。特别是葱管导尿的使用记载,比法国的橡胶管导尿造1200年。 外用剂型得到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