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四川大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存在:植物人、催眠、偏执; 能动:从创造的产品中看意识 统一性:形神、知情意 界限:我的头发、我的床、我的房间、我的学校; * * * * * 感觉过敏,感觉迟钝的心理评估与矫正。对声音的警觉性增高,失眠,心慌。理解个体差异。 * 视听嗅触疼痛等的适应性,是重要的 * * * * * * 妄想的整体性 * * * * * * * * * * * * * * * * 一、概述 二、意志活动的心理过程 三、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 1 定义 意志(will):自觉确定目的,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Will: the capability of conscious choice and decision and intention 意志行为:人的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为。 2 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 明确而自觉的目的,前提 随意愿而动,基础 克服困难,核心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发动和抑制 准备阶段 1 动机唤醒与动机斗争 2 目标确定 3 行动方式和方法选择,或行动计划拟定 执行与完成阶段 1 积极而有效地行动 2 调整行为并克服外部困难 意志活动的量方面的变化: 意志增强 意志减退 意志活动的质方面的变化: 意志缺乏 意向倒错 矛盾意向 1. 个性心理因素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气质对行为的影响 性格对行为的影响 2.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知觉对行为的影响 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 角色对行为的影响 3. 社会因素 社会舆论 风俗与时尚 4. 环境因素 一.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personality),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身心结构。 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各种生理活动特点与心理活动特性的总和。 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在社会生活的人际关系中得以表现出来。 1. 人格倾向性 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倾向性 认知过程的倾向性 情感反应与心境的倾向性 意志特征与行为方式的倾向性 2. 人格的个人类型特点 性格、气质、能力 3. 自我意识 1. 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2. 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 3. 人格的完整性:层次、多维、主从 4. 人格的复杂性:内隐和外显 5. 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心理防卫机制 1. 需要(need)的概念 社会适应生活中为了生理、心理或社会平衡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或倾向。是人体面对内外环境条件变化而寻求平衡的要求。 2. 需要的分类 自然需要、社会需要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的满足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 分5个或7个层次 反映了生物进化过程 与个体心理发育紧密联系 低层次需要限制高层次需要 逐层向上满足与跨越满足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归属与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美的需要 认识需要 1. 动机(motivation)的概念 驱使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需要的启动状态。 动机对活动的3种影响功能: 起始功能、 指引与导向、 激励强化功能 动机的2个特征: 选择性,指向需要的对象 活动性,与动机的强度 2. 动机的种类 依需要的种类进行分类:生理性、社会性 依动机内容性质进行分类:高尚、卑劣 依动机在活动中的作用分类:主导、从属 依动机产生的原因分类:外在、内在 3. 动机冲突 概念:满足不同需要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取舍而形成的内心冲突。 主要类型: 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4. 挫折 概念:指向目标的行动受阻而产生的认知或情感反应 挫折的原因: 外因 内因 影响承受挫折能力的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心理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概念: 是从精神分析理论的潜意识假说上发展的,是人们为了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以及适应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应对: 是个体为缓冲应激对个体自身的影响、摆脱心身紧张状态的心理适应过程,是意识性的心理和行为策略。 1、否认,掩耳盗铃 2、投射,转嫁于人 3、转移,迁怒于人 4、合理化,酸葡萄 5、反向 ,说东做西 6、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