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心理学2.doc

发布:2016-12-11约8.81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3.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性质与发展 2.医学模式的发展及转变的意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殊性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况 一、定义、范围、性质及目的 (一)定义 1.心理学(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掌握规律——解释行为——预见行为。 2.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以及在它们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 (二)研究范围 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心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三)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四)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目的 1.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 2.掌握一些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 3.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 二、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包括健康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心身医学、变态心理学、心理诊断学、心理治疗学、咨询心理学、护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医学心理咨询等。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 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 一、西方医学与生物医学模式 建立在经典的西方医学基础之上尤其是细菌论基础之上的医学模式。由于其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该理论来解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故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心身观、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特点) 二、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1.疾病谱顺位的变化 死亡顺位前三位: 过去:传染病、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 现在: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癌症 2.不良的生活方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3.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增强 4.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 5.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ngle 于 1977 年发表了《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首次提出了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心身观:心身统一、相互影响 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完善 疾病观:社会、心理、生物因素都影响人的健康和疾病 治疗观:从社会、心理、生物三轴系统全面对疾病进行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 四、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 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蛋白质、分子、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了解事实、发现问题的方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二、调查法 预先设计表格、确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来了解客观事实的一种方法。分为问卷法和访问法。 三、晤谈法 医学心理学家跟当事人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建立信任和实施治疗所必备的技能,在心理咨询、治疗、临床评估等许多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 四、实验法 在实验室内或自然环境下观察受试者,研究一定情境中某种因素和可操纵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五、心理测验法 在标准情境下,取出个人行为样本来进行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六、个案法 以某个人或某一团体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七、抽样法 在科学抽样的基础上,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的研究。抽样的关键是所抽取样本要有代表性。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一、医学心理学简史 (一)国外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神灵主义时期 自然哲学时期 科学心理学时 二、我国医学心理学科发展趋势 1.该学科队伍人数将快速增长,学历层次会进一步提高,教育结构会有相当的变化。 2.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临床的心理测验和计算机辅助的心理测验数量大幅增加。 3.利用我国病理心理研究对象(包括脑损伤患者)资源的巨大优势,在心理障碍和脑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做出国际领先的成果。 4.通过对危险人群进行多方位的、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和与人类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艾滋病、成瘾行为等发生率将大幅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