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NY_T 1858.3-2010番茄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3部分:番茄抗枯萎病鉴定技术规程.pdf

发布:2023-08-03约4.6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65.020B 0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858.3-2010番茄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3部分:番茄抗枯萎病鉴定技术规程Rules for evaluation of tomato for resistance to diseasesPart 3: Rule for evaluation of tomato for resistance to fusarium wilt2010-05-20 发布2010-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1858.3--2010前言NY/T1858—2010《番茄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为系列标准,共8部分:第1部分:番茄抗晚疫病鉴定技术规程;第2部分:番茄抗叶霉病鉴定技术规程;一第3部分:番茄抗枯萎病鉴定技术规程;一-——第 4 部分:番茄抗青枯病鉴定技术规程;一一第5 部分:番茄抗疮痴病鉴定技术规程;第6部分:番茄抗番茄花叶病毒病鉴定技术规程;第7部分: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病鉴定技术规程;第8部分:番茄抗南方根结线虫病鉴定技术规程。本部分为NY/T1858—2010的第3部分。本部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谢丙炎、冯兰香、杨宇红、杨翠荣、龚惠芝。I NY/T 1858. 3--2010番茄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3部分:番茄抗枯萎病鉴定技术规程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番茄抗枯菱病鉴定的术语和定义、接种体制备、鉴定条件和试验设计、接种、病情调查、抗病性评价以及鉴定记载表格。本部分适用于栽培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 L.)自交系、杂交种、群体、开放授粉品种以及野生番茄和番茄近缘种对番茄枯萎病抗性的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和评价。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 1番茄枯菱病Tomato fusarium wilt由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ysporum f.sp.lycopersici(Sacc.)Snyder Hansen]引起的土传病害,连作地发病尤为严重。多在开花结果期显现症状,病菌从根部侵入,在维管束里繁殖并使之变褐,与之相连的一侧叶片变黄、枯萎,逐渐向上蔓延,植株呈半边枯萎状。湿度高时,茎部发病处长出粉红色霉。2. 2 病原分离物pathogenic isolate采用人工方法从植物发病部位分离获得的病原物的纯培养物。2.3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病原物种内或专化型内在形态上无差异,但在寄主植物的品种上具有显著致病性差异的类群。2.4鉴别寄主diagnostic host用于鉴定和区分特定病原物的生理小种/致病型/株系的一套带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寄主品种、品系或材料。2. 5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植物和引起病变的能力。2.6培养基medium可以使病原物生长的、自然的或人工配制的基质。2.7接种体‧inoculum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物或病原物的一部分。2.8接种悬浮液suspension suspension1 NY/T 1858.3--2010用于接种的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2. 9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ion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置于植物体的适当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2. 10病情级别disease rating scale人为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2. 11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通过对植株个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数值的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2. 12抗病性 disease resistance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2. 13抗病性鉴定 evalu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定植物对特定病害的抵抗水平。2. 14抗性评价 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levels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3接种体制备3.1 病原物分离以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发病茎部的褐色维管束组织中分离枯萎病病原物。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确认为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后,再进行分离物的纯化,保存备用。3.2生理小种鉴定对用于抗病性鉴定接种的病原分离物进行生理小种的鉴定,鉴定方法参照附录 A的A.2。3.3接种体繁殖和保存3.3.1接种体繁殖将保存在PDA培养基斜面试管内的番茄枯萎病菌菌株用灭菌蒸馏水制成孢子悬浮液,然后均匀涂抹在PDA平板培养基上,置24℃~26℃下培养约7d,每天光照12h,待培养基表面长满孢子层时,用灭菌蒸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