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经济“新常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互联网驱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基于此,再次引起了企业对财务共享中心和管理会计建设的新势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动了财务管理升级,带动了企业流程重塑,促进了企业价值创造。笔者着重从导入与企业相契合的关键因素来阐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
关键词:中央企业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建设实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20世纪提出的概念,目前早已在许多跨国公司广泛运用。在经济中低速发展“新常态”下,企业面临两大课题,一个是如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取暖过冬;第二个是企业如何有效配置内部资源,强筋壮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将分散在各个区域运营单元中且易于标准化、规范化的重复的有共性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管控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向其服务对象提供内容广泛的、持续的、反应迅速的支持与服务,实现高质量服务、高效率处理、低成本运作,推动财务管理升级,促进企业价值创造。
一、财务集中共享重大意义
持续推动以合作为精髓的共享思维,建立并发挥财务共享中心作用,实现财务、业务的融合,协同发展。集中共享不但解决了重复投入、效率低下的弊端,还完成了流程梳理、架构重塑和制度完善,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规模效应,还促进了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受控运行,是共享中心的价值所在。
集中共享是企业发展与管理的要求。企业经营形势异常严峻,面临着前所未的压力,“新常态”要求企业眼睛向内,提质增效,创新管理,转型升级。互联网对财务共享中心发展是巨大的推进,加快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升级、落实和应用,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合规管理,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集中共享是促进业务规范运营的重要途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利于业务更趋规范、统一、标准,朝着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跨越,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配置,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通过共享服务必将带来企业组织架构的深度变革,促进企业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防控。
集中共享是实现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有力手段。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实现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一体化的管理目标,促进财务管理从传统核算型财务会计向决策支持型管理会计转变,强化对业务支撑与支持,不但可以提高价值管理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更专业的支持,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
二、财务集中共享风险分析
一是企业广大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层,如果对集中共享的认识不够、理解不深、领悟不透、执行不力,可能导致管理转型升级的失效、失败和失利。
二是财务集中共享,需要找到适合企业的运营模式,将服务扩展到业务支持、战略规划与决策支持领域,需要企业管理层、业务部门反复有效沟通,使决策、执行透明化。
三是财务集中,可能形成离职陷阱。一方面依托信息技术应用,必然解放人工。另一方面,集中实现业务批处理,技术含量降低,个人成就感下降。
四是集中共享后会使下属单位对税务风险的敏感性降低,一部分员工对业务处理的准则把握程度降低,还会由此导致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申请的困难程度加大。
三、导入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因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就是要打造与企业共成长的契合点,导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成功因素。目的是首要,人员是关键,机制是基础,系统是保障,应用是目标。
(一)目的
财务共享是对反复、经常性、重复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业务,集中起来流水式批量作业。不只是物理上的集中,更是观念的统一、思想的统一、形式的统一、规则的统一。把资源解脱并优化配置起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实现岗位全对应、业务全覆盖、过程全监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首要是应明确建设的目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促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倒逼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其目的就是服务、服从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突出管理会计的作用,最大限度提质增效,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建设目的一经确定,就要研究和判断集中管理的架构。一是可以按照业务单元设计,条式;二是可以按照区域来设定,块式;三是按区域加业务设定,条块结合式。各有利弊,目前,世界各大跨国公司采用区域块式较多,有的还将收付业务、采购业务、核算业务集中在某个区块,运行效果良好。
(二)人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以“思想能力”为出发点,选拔有作为有抱负的员工加入团队,要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想干愿干能干会干。以“营造氛围”为着力点,形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激励导向”为突破点,引导员工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