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翼0303水力采煤工作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30 -
XXX水力采煤工作面
作 业 规 程
第一部分 概述
一、工作面概述
1、地理位置:XXX水力采煤工作面相对位置在本矿区西南一带,地面为XXX,XXX其它建筑物。地面标高为910—912,地理坐标为东径112°59′48′—113°00′57′,北纬36°31′29′—36°32′16′。
2、井下位置:XXX。
3、水采工作面布置,在充分利用原南回风大巷和XXX运输大巷、轨道上山开拓布置了XXX流煤巷,根据水采工作面的开拓规范要求,在715—730水平布置煤XXX、XXX、XXX···。在XXX联合布置采区旱煤仓。
4、XXX水采区工作面布置,XXX。
二、煤层赋存情况
该面所采为沁水煤田3#煤层,工作面范围内煤层厚度稳定平均厚5.7米,工作面倾角15°—25°。
三、围岩特征
3#煤层直接顶为粉砂岩,部分地方为中粗砂岩,平均厚度为3.17米,局部为泥岩,砂质泥岩,伪顶、老顶一般为中、细砂岩,厚5—10米岩层节理比较发育,一般易于管理,煤层底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平均厚度2.90米。
四、水文情况
煤层远离大的地表水体,直接顶含水性较弱,构造以褶曲为主,断裂次之,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型。
五、煤质情况
本层煤为低中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瘦煤。
水份
灰份
挥发份
固定硫
全硫
发热量
焦渣特征
%
%
%
%
%
mj/kg
0.6
12.93
16.22
72.46
0.44
31.92
6
六、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1、瓦斯:XXX。
2、煤尘:XXX。
3、煤的自燃:XXX。
4、地温:XXX
5、地压:XXX
6、普氏硬度:XXX
七、工作面储量计算:
工业储量=煤块段面积×煤层厚度×系数(吨/m2)
= XXX×XXX÷XXX×XXX×XXX=XXX吨
设计采出量=工业储量×回采率=XXX×85%=XXX吨
水采可采期:班掐枪距XX米,每天XX米,可采XXX年,其中,根据测算,工作面长XX米,班掐枪距XXX米,日掐枪XXX米。
第二部分 水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一、概述
1、采区主溜煤巷道采用XXX支护,巷道断面为XXXm2,水力回采工作面采煤法采用XXX,XXX回采顺槽采用XXX支护,断面XXXm2。
2、溜煤上山坡度XXX°时,采用巷道中间打点柱,并设挡煤水隔板的安全防护措施,使溜煤槽与行人分开,确保人身安全。
3、掘进工作面共XXX个,为回采准备掘进,掘进采用XXX运和XXXX运,工作面布置一台高压水枪,掘进供水与回采面交替应用。
二、生产系统
1、通风系统
新风:XXX
乏风:XXX
2、运输系统:分旱提旱运,水提水运,两大运输系统:
①旱提旱运原煤:XXX。
②水提水运,煤水系统工艺流程:
工作面原煤浆经回采顺槽和溜煤上山自流至XX筛机峒室,经XXX刮板分级筛分,筛缝XXX,筛上品进入采区煤仓装车通过XXX运输大巷至井底车场,小于XXX的筛下品进入采区煤水仓,在煤水仓内安装XXX,经过定量给煤,进入一级XXX,(井底筛机峒室)峒室XXX水平与井底煤仓联合布置,煤水先进入刮板捞坑,通过分级脱水筛将XXmm的煤运入井底煤仓装车旱提运。XXmm的筛下煤泥水进入煤水仓,经多级煤水泵管路排至地面煤水处理车间。
3、供电系统
①地面XXKV变电所,内设有XXX,XXXKV变压器,担负全矿井负荷的供电。在地面XXXKV主电所高压开关柜,引出三路XXXKV电源,一回路为煤水车间高压配电室供电,担负高压供水泵电机使用;另两回路沿主井敷设至井下主变电所,选用XXX台XXX型高压配电装置,担负煤水设备,高压电机用电和采区移动变电站供电。
②地面XXXKV变电所高压开关,引出XX路XXKV电源,敷设至井下变电所。井下主变电选用XX台XXX型高压配电装置,担负采区局部通风机,主排水泵,调度绞车,综保、信号及其它设备用电。
4、排水系统
XXX
在出现煤水泵故障情况下,可利用原排水系统进行外排,能够保证正常排水。
5、通信系统
①XXX。
②XXX。
第三部分 采煤方法
本阶段按XXX,XX支护水力采煤方法开采,自然冒落方法管理顶板。
由于该采区受XXX影响地质条件XXX,煤层厚度XXX,倾角在XXX,煤层结构简单,现利用水力采煤工艺,工序简单、工人劳动强度低,适用性强,生产能力高,安全系数大,因此选用水力开采。
一、巷道布置
1、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本采区巷道结合现有巷道布置,在开拓布置上见效快,利用XX运输大巷和XX回风大巷在本井田南部边界,轨道上山开拓布置了XXX溜煤巷,结合水采工作面开拓规范要求,在XXX水平布置XXX、XXX、XX,在XXX运输大巷顶部联合布置了XXX吨的旱煤仓。
2、水采峒室的布置
采区煤水峒室、转排煤水仓峒室和采区煤仓等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