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
(2010版)
中国医师协会编著
1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
编写说明
依据卫生部医政司《关于开展临床营养科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管便函
[2009]270号)文件要求,为规范试点医疗机构内临床营养科医疗行为,强化医疗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临床营养科及相关学科专家在多方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
上,完成《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编写工作,并在参加临床营养科设
置试点的医疗机构内试行。
该书参考国内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4版)》、《上海市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等,以及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相应《指
南》或《规范》。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的感谢!
本《规范》共分为7部分,第一部分为消毒技术,介绍常用的消毒方法;第二部分为
营养门诊,介绍营养软件应用和食物模型应用;第三部分营养评价,介绍营养风险筛查、膳
食调查、人体测量、静息能量消耗测定、人体成分分析和实验室检查;第四部分肠外营养配
制室;第五部分肠内营养配制室;第六部分治疗膳食制作间和第七部分其他等内容。
因为时间紧促,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希望读者指出,便于再版修改。
2
目录
第一部分消毒技术
一、消毒技术总论
二、紫外消毒技术
三、臭氧消毒技术
四、蒸汽消毒
五、洗手
六、细菌培养取样技术
第二部分
营养门诊
一、营养软件应用
二、食物模型应用
第三部分
营养评价
一、营养风险筛查
二、膳食调查
三、人体测量
(一)身高的测量
(二)体重的测量
(三)围度测量
(四)皮褶厚度测量
四、静息能量消耗测定
(一)仪器功能
(二)操作步骤
(三)结果评估
五、人体成分分析
(一)仪器功能
(二)操作步骤
(三)结果评估
六、实验室检查
(一)24小时尿氮的测量
3
(二)尿肌酐测定
(三)尿半乳糖测定
(四)微量元素测定
(五)维生素测定
(六)快速反应蛋白检测
(七)食入物不耐受检测
(八)脂肪酸分析
(九)氨基酸分析
第四部分
肠外营养配制
一、肠外营养配制室
(一)肠外营养配制室要求
(二)肠外营养配制室的管理
二、无菌技术
三、肠外营养治疗的应用
(一)肠外营养治疗的监测指标
(二)肠外营养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三)肠外营养的停用指征
四、肠外营养液配制
(一)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天需要量
(二)药物配伍禁忌
(三)药物相容性
(四)操作步骤
(五)支持途径
(六)输注方式
五、肠外营养输注途径操作规范
(一)周围静脉途径
(二)中心静脉途径
六、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感染防控
第五部分
肠内营养配制
一、肠内营养配制室
4
(一)肠内营养配制室要求
(二)配制人员
(三)肠内营养配制室的操作规范
二、无菌技术
(一)操作原则
(二)器材
(三)操作步骤
三、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注意事项
(四)并发症及特殊情况处理
(五)监测
四、肠内营养制剂及配制
(一)理化性质
(二)低聚和单体配方的配制
(三)多聚配方的配制
(四)组件制剂配制
(五)特殊治疗用制剂
五、肠内营养输注泵操作规范
(一)选择原则
(二)注意事项
第六部分
治疗膳食制作
一、称重膳食配制组
(一)糖尿病膳食
(二)低脂膳食
(三)低胆固醇膳食
(四)高蛋白膳食
(五)低蛋白膳食
(六)低嘌呤膳食
5
(七)钙磷代谢膳食
(八)低钾膳食
(九)低盐、无盐膳食
二、儿科膳食
(一)儿科膳食基本原则
(二)膳食分类
三、产科膳食
(一)分娩期营养与膳食
(二)产褥期营养与膳食
(三)乳母营养需求
四、透析膳食
(一)特点
(二)适用对象
(三)膳食原则
五、肝胆膳食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膳食
(二)慢性肝炎的膳食
(三)肝性脑病
(四)胆石病的膳食
(五)急性胆囊炎的膳食
(六)急性胰腺炎
六、治疗型基本膳食
(一)流质膳食
(二)半流质膳食
(三)软食
(四)普通膳食
七、原料准备组
(一)膳食原料验收
(二)膳食原料的切配卫生要求
八、库房
6
(一)食品储存
(二)食品质量鉴别
九、清洗、消毒
第七部分
其他
一、食品留样
二、称重
(一)托盘天平
(二)电子天平
(三)电子称
(四)地秤
三、成本核算
四、订餐系统操作
(一)业务流程
(二)主要功能
7
第一部分 消毒技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
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灭菌基本要求如下:
一、消毒技术总论
(一)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
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其分为
4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
1.灭菌
可杀灭一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