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选修3专题1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共40张PPT).ppt

发布:2018-05-01约3.05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①用一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质粒,使其出现一个有黏性末端的切口; ②用同种限制酶切断目的基因,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③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DNA连接酶,使两者结合成重组质粒(重组DNA)。 五、目的基因的表达 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关键)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D 将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 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发 农杆菌转化法 D 获得转基因动物常用的受体细胞是: 受精卵细胞 皮肤细胞 卵细胞 造血干细胞 A 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上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的细菌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是c;②是b;③是c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 A 直接导入法有电击、显微注射、直接吸收、基因枪等方法。 1、电击法:借助电击仪高压脉冲把目的基因打入宿主细胞。 2、显微注射法:利用微量注射器在显微镜下直接把目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 3、直接吸收法:把目的基因和宿主细胞混在一起,让其吸收。 4、基因枪法:在金属微粒上涂一层目的基因,然后发射到宿主细胞中。 间接导入法常用的载体是质粒、λ噬菌体、科斯质粒。 1、质粒是细菌染色体DNA以外的环状双链DNA分子,它能自我复制,也可整合到细胞染色体DNA中与其一起表达。质粒通常还含有标记基因,这可以从细胞的表型特征来识别。 2、λ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其环状双链DNA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 3、科斯质粒是一种杂种质粒,含有质粒和λ噬菌体的部分顺序,很适合用作真核生物基因的载体。 (1)内容: (2)常用的技术: ①DNA分子杂交技术--DNA与DNA杂交 ②分子杂交技术--DNA与RNA杂交 ③蛋白质分子(抗原-抗体)间的杂交 * 如何将抗虫基因移植到棉花的细胞中,使棉花具有抗虫害的作用? 讨论: 苏云金芽孢杆菌(有抗虫特性) 提取 抗虫基因 与运载体DNA拼接 普通棉花植株 导入 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 目的基因的获得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重组质粒(重组DNA分子) 抗虫性鉴定 抗虫棉花植株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外源基因): 所感兴趣的基因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目前被广泛提取使用的目的基因有: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植物抗病基因(抗病毒、抗细菌)、人胰岛素基因等。 2、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人工合成 利用PCR技术扩增 已知序列 未知序列 从基因文库获得 供体生物细胞 取出DNA 用限制酶剪去多余部分 目的基因 (1)人工合成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mRNA的核苷酸序列 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目的基因 推测 推测 化学合成 ①化学合成法: 目的基因的mRNA 单链DNA (cDNA) 双链DNA (即目的基因) 逆转录(逆转录酶) 合成(DNA聚合酶) ② 逆转录法: 当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或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以测得时 序列已知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式反应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根据DNA双链复制的基本原理,模拟体内复制过程,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技术 体内 PCR(体外) 双链DNA 双链DNA 单链DNA 解旋 (解旋酶) 单链DNA 高温变性 (加热至90~95 ℃ ) 合成RNA引物 (RNA聚合酶) 低温退火(复性) (冷却至55~60 ℃ ) 引物与单链互补结合 适温延伸 (加热至70~75 ℃ ) 双链子DNA 热稳定DNA聚合酶 分别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链 DNA聚合酶 双链子DNA 过程 一 次 性 吸液枪头 调节轮 卸枪头按钮 推动按钮 卸枪头器 微量移液器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四种脱氧核苷酸(dNTP) 一对引物: 热稳定DNA聚合酶(Taq 酶) 模板DNA( 需含有目的基因 ) Mg2+(激活剂) 条件: 缓冲溶液 与目的基因的起始段互补 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前提: 2n 循环n次后,共有DNA分子: (3)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基因组文库 cDNA文库 过程 提取基因组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 与运载体连接 导入受体细胞 mRNA cDNA(单链) 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