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期末综合练习答.pdf
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期末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目前我国人们对于儿童语言教育研成果的应用基本上持“(拿来主义)”的态度,跟幼
儿教育的实践相脱节。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最早是由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明确提出。
3、(文化)是语言的内核,制约着语言表现形式。
4、小班编故事的重点是编构故事的(结局)。
5、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说)(规则学习说)
和(社会交往说)。
6、牙牙学语阶段具体是指婴儿的(6)个月到1岁左右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具有(延续)文化的功能。所以有社会学家说,孩子从根本上说是“文
化的产物”。
8、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9、从语言教育角度来看,图书是儿童从理解(图画)符号到(文字)符号,从学习(口头)
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有效工具。
10、(别林斯基)说过:“儿童文学正面的直接的影响,都应当集中于儿童的感性,而不应
当集中于他们的理性”。
11、影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很多,最为重要的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的(语言
观念)和(对待儿童)的态度。
12在前语言阶段儿童感知(语音)的能力是他们获得语言的基础。
13、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说
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1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有(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发展功能)。
15、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有:(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和(开放性)
的讨论活动。
16、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
会因素)。
17、、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言语连贯性的发展是儿童(言语)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
18、儿童语言的萌芽标志着儿童创造(文化)的开始
19、早期阅读行为是学前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
书写准备。
20、语言作为抽象思维的承担者,在(交际)过程中使思维成果外化和物质化。
21、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
22、先天语言能力说又称“(转换生成语法说)”,主要是由乔姆斯基在其《句法结构》一书
提出的。
23、儿童只有学好(语言),才能有效地把握世界,才可能有效地进入人类文化的“思想库”。
24、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语言有以下三种基本属性:(符号属性)、(工具属性)和(信息
属性)。
25、(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6、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话和书写是言语的表达过程,称为(表达性)
言语,听话和阅读是言语的感受过程,称为(印入性)言语
27、语言各要素的发展速度是不均等的,其中以(词汇)的发展最为迅速,这是社会对语
言的要求。
28、关于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的理论,影响最大的有(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
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三大派。
29、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30、勒纳伯格的(自然成熟说)和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否
定环境和语言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1、心理学研究发现,(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
32、(学前)期是儿童语音教育的关键时期。
3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是整个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纲领)。
34、语言角的主要作用是让儿童练习(口语)表达。
3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作用有(反馈)作用、诊断作用和(增效)作用。
36、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37、(语言观念)指人们关于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38、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音(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
前语言(交际能力)。
39、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当作为主要研究的
对象。
40、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必须遵循(客观公正性)原则、(连续全面性)原则、(诊断有
效性)原则和(参照性)原则。
41、社会交往说是(布鲁纳)、贝茨等学者的理论主张。
42、(乔姆斯基)提出了所谓的通用语法的理论
43、对儿童语音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是儿童生活范围内(人)的环境。
44、在游戏中,儿童的(独自言语)是交往语言产生的基础。
45、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科学实验法)、(自然观察法)和(调查法)。
46、儿童的语音记忆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