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的程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又称心源性猝死,指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而导致循环中断,引起全身严重的缺血、缺氧,随之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等症状 。 心肺脑复苏(CPCR ) 针对心跳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并使患者脑功能得以恢复的所有手段,称之为CPCR 。 心跳骤停的ECG分类 室颤 心搏完全停止 心电机械分离 三、心肺脑复苏的程序 (一)基本生命支持(BLS) 现场复苏程序 判断病人反应——轻摇病人肩部,高声问: “喂,你怎么啦?” 如认识,可直呼其名。 现场复苏程序 判断呼吸 维持气道开放位置,抢救者将耳贴近患者口鼻 判断有无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 看:面部侧向患者胸部,眼睛观察胸部有无起伏 听:耳听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 觉:面部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 判断时间不超过10s 现场复苏程序 判断大动脉搏动 方法:患者仰头,急救人员一手按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气管,两指下滑到气管与颈侧肌肉之间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 评价时间不要超过10s 现场复苏程序 启动EMS系统(呼救、急救电话) 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将病人放置于仰卧位,使病人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清理异物,畅通呼吸道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人工循环 A- 开放气道 仰头抬颈法 仰头举颏法 抬举下颌法 B—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面罩人工呼吸 口对气管套管呼吸 简易呼吸器 人工呼吸前注意事项 ⑴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泥、痰、呕吐物等,如有假牙亦应取出,以免假牙脱落坠入气管。? ⑵解开病人衣领、内衣、裤带、乳罩,以免胸廓受压。 ⑶仰卧人工呼吸时必须拉出患者舌头,以免舌头后缩阻塞呼吸。? ⑷检查患者胸、背部有无外伤和骨折,女性有无身孕,如有,应选择适当姿势,防止造成新的伤害。? ⑸除房屋倒塌或患者处于有毒气体环境外,一般应就地做人工呼吸,尽量少搬动。? C-人工循环 心前区捶击(胸骨中偏左处) 胸外心脏按压: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按压深度:下压深度为4—5cm。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2 C-人工循环 挤压过程中手掌不应离开胸骨表面 按压时肘关节固定,双臂垂直,冲击的方向垂直于胸骨表面。 按压与放松间隔比为1:1时可产生有效的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压。 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应每2分钟或每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CPR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施救者应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 人工循环的有效指征 大动脉可扪及搏动 紫绀消失、皮肤转为红润 可测上肢收缩压在 8.0kpa(60mmHg)以上 瞳孔散大变缩小 自主呼吸恢复 知觉反射,神志恢复等 D—电除颤 绝大多数心跳骤停是室颤所致,早期除颤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越早越好,争取在2分钟内进行。 电除颤的能量: 双相波除颤仪:以200J为宜 单相波除颤仪:以360J为宜 除颤部位:1、胸骨右缘第二肋(心底部) 2、腋中线与第五肋交界处(心尖部) 完成电击后,继续CPR,2分钟(5个周期) (二)高级生命支持(ACLS) 通过运用辅助设备和特殊技术以维持更有效的血液循环和通气,尽最大努力恢复患者的自主心跳与呼吸。 纠正缺氧,早期以高浓度氧为宜。 建立人工气道 应用复苏药物 心电监护 人工气道的建立 气管插管术 药物的应用 改善心输出量和血压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 (1)对周围血管紧张度的影响; (2)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3)对心脏变时性的影响; ●给药途径 (1)静脉给药 (2)气管给药 (3)心腔给药 (4)骨髓给药 药物的应用 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碳酸氢钠 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纳络酮和血管加压素均能通过气管内给药吸收,当静脉通路无法建立时,即可选择气管内给药。 肾上腺素 心肺复苏首选药 兴奋α、β受体,收缩外周血管,增加冠脉灌注,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心脑的复苏;兴奋心肌使细颤变为粗颤,利于电复律。 首剂1mg iv,3~5min后再静注一次。 如无效可1mg、3mg、5mg递增 给药,间隔3~5min,或直接5mg iv。 气管内给药2~2.5mg用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直接注入。 利多卡因 治疗室性早搏、室速和室颤的首选药物 提高室颤阈,降低除颤阈。 首次用量1~1.5mg/kg,重复用剂量为0.5-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