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维生素案例要点.ppt

发布:2017-01-22约3.26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推荐量: 100mg/d 过度服用: 1、肾脏结石 2、长期过量服用,造成停药后的缺乏症 患儿6m,人工喂养,冬季出生。 后囟门闭合不全。 拒奶、哭闹、毛发稀疏。 诊断为佝偻病 请进行健康指导 女性,65岁,曾患胆囊疾病,近期双眼干涩、分泌物增多,皮肤多处曾对称性瘙痒。 诊为干眼病。 请予以健康指导。 维生素 1、维生素A与暗视觉有关 2、维生素A可促进生长发育 3、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干眼病 维生素E(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 化学属性: 1、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2、在对酸、热都很稳定,对碱、光照不稳定 3、高温下失去作用 生化作用: 1、能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育能力。 2、抗氧化作用:对氧敏感,易被氧化,保护机体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破坏,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内脂类部分,减低红细胞脆性,防止溶血。抗衰老、抗癌作用。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和ATP等。 3、提高血红素合成中关键酶的活性:促进血红素合成。 含维生素E的食物: 果蔬、坚果、瘦肉、乳类、蛋类、豆科类、植物油等。 临床应用: 1、治疗先兆流产、月经不调等 2、协助降脂、软化血管 分类: α、β、γ、δ 。 分布: α-生育酚最广,但抗氧化性最弱 最强的为: δ -生育酚 毒副作用: 1、一种很重要的血管扩张剂、长期大剂量摄入可增加出血性卒中发生危险 2、摄入低剂量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而摄入大剂量时可能不再具有抗氧化活性,此时维生素E反而成了促氧化剂 3、摄入大剂量维生素E可妨碍其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功能。 4、激素分泌紊乱 男婴:出生3周,脐带持续渗血,表现为低凝血酶原症 提出治疗建议 维生素 K(凝血维生素) 生化功能: 1、促进凝血因子转化作用 2、保持骨密度、降低动脉硬化的危险 缺乏症: 1、主要存在于深绿色蔬菜和植物油中,肠道细菌也可合成,一般不亦缺乏。新生儿易缺乏。 2、凝血障碍,皮下、肌肉及胃肠道出血。 维生素的需要量 (Vitamin requirement) ——保持人体健康、达到机体应有的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维生素的必需量 需要量少、常以毫克或微克计量 人群调查、实验研究 维生素中毒 水溶性维生素:随尿排出,增加肾脏负担。 脂溶性维生素:体内蓄积引起中毒 肾脏钙化 与佝偻病重叠症状 VitA中毒 VitD中毒 水肿 维生素案例 男婴,6m ,嗜睡伴失声、呛咳以及竖头无力。哭闹不安4~6 h后出现拒乳、呻吟、呼吸急促、发绀、全身皮肤花纹、尿少。肺部闻及大量湿啰音、肝大、四肢末端冰凉心肌酶异常升高 。 诊断为婴儿型脚气病 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症状 体征: 体重下降,精神萎靡,感官功能衰退,体虚,间歇性心律失常。 表现: 食欲不振,大便秘结,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称脚气性心脏病; 还有的有水肿及浆液渗出,常见于足踝部其后发展至膝,大腿至全身,严重者可有心包,胸腔及腹腔积液。 治疗及健康指导: 调整饮食 供给乳母和病儿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轻症患者:给予口服维生素B1 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 医圣孙思邈称之为食米区病。 用农作物的谷壳治疗脚气病。 1901年荷兰医学家伊科曼和格里金斯发现其致病原因是缺乏某种存在于谷皮中的营养素。 1925年发现这种营养素是维生素B1。 维生素B1的化学性质和生化功能 1、盐酸硫胺类物质 2、在酸性(pH3.5)环境中稳定,碱性( pH5)环境易分解 3、在体内活性形式为焦磷酸硫胺素(TPP) 4、TPP作为糖代谢过程中丙酮酸分解的辅酶 当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最大 缺乏——糖代谢障碍——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缺乏——脚气病 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 1.0~1.5mg。 妊娠、哺乳期每天摄取 1.5~1.6mg 缺乏因素 摄入影响 碱性物质 食糖过多 吸收障碍 供给食物: 谷类豆类的种皮 酵母、坚果、蔬菜、 瘦肉、蛋类 一、维生素B2 (核黄素) 因含核糖醇、呈黄绿色而得名 特点: 体内不易储存,每天需要补充 易受光分解 碱性环境加热分解 生化作用: 1、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成分 2、黄素单核苷酸(FMN)成分 3、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代谢 4、与三大营养物质和核酸的代谢有关 缺乏因素: 1、药物影响,如抗精神病药物 2、酗酒 3、光照去黄的婴儿 食物补给: 奶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蛋黄、鳝鱼、胡萝卜、香菇、紫菜、芹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