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级工程地质实习报告3.doc

发布:2015-08-13约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级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单 位: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姓 名学 号: 班 级: 指导教师:时 间: 2012年1月日 目 录 1 前言…………………………………………………………………………………. 1.1 实习目的和任务………………………………………………………………… 1.2 实习地点………………………………………………………………………… 2 实习内容……………………………………………………………………………. 2.1 黑麋峰地质公园…………………………………………………………………. 2.2 岳麓山…………………………………………………………………………….. 2.3 长株高速、湘江风光带…………………………………………………………. 3 结论……………………………………………………………………………… 1.1 实习目的和任务 1实验目的: 1、、、、、、、、、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 2实验任务: 1、对黑麋山岳麓山的岩石类别进行判断并对其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2、对试验地的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岩体的底层层序与底层接触关系 3、对所观察到的岩层进行褶皱识别,以及是否有断层、断层的节理类别、分类 4、对试验地的岩体的风化程度、风化类型进行分析 5、通过对岩体的构造、破坏程度的分析,对该岩体未来可能的地质问题进行分析 6、了解岩体的现有破坏程度,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7、识别岩石 1.2 实习地 黑麋峰地质公园岳麓山 岳麓山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之一,称为灵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三亿余年。    岳麓山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宋代摹刻至此的。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 岳麓山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   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三绝碑”在中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后起书法大师,如苏、米芾等都沿袭其法。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拟之”。自古至今,许多著名文人游览岳麓山时都特意来观摩此碑,宋代的张、明代的李东阳等都留下了吟咏它的诗篇,可见其对后人影响之大。   唐代是诗的盛期,当骆宾王、杜甫;李白、李商隐等著名诗人往来吟咏古长沙时,湖南本地的俊杰之士王磷、李群玉等也才华毕露,撰文作诗,联句竞对。    爱晚亭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今亭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年建)、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建)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泉   在麓山寺后,古树环抱,有泉从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白鹤泉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对仙鹤常飞至此因而取名白鹤泉,有趣的是以泉水煮沸沏茶,蒸腾的热气盘旋干杯口,酷似白鹤。曾有寺僧砌石为井如鹤形,刻“白鹤泉三字于崖上,并建有一石碑。   在笑啼岩所处的位置,两峰夹峙,形成瓶颈,加之坡陡路急,林木茂盛,每当山风拂过,天地万物嗖嗖有声,似喜似悲,若啼若笑,好像是从断岩中传出来的一样。   穿石坡景区位于岳麓山半山腰之上,距云麓峰也不过二、三十 穿石坡湖(21张)米高,七、八百米的距离。因景区内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有名的穿石坡景点,景点内修建了一个亭子,上面写有穿石坡三个大字。据景区现在立的标牌介绍:穿石坡,是岳麓山东南幽谷中的自然景观,此处林壑清幽,巨石横亘,山涧清溪自云麓峰经穿石坡直下山脚的枫林村,终年不竭,尤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