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选修5--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ppt

发布:2017-06-18约2.68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人教版 选修五 第三章 第一节 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 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二、教学目标制定 1、依据台风监测实例,说明R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的特点和应用环节 2、依据北川遥感图片资料,描述受灾区的损失状况,能正确判断堰塞湖的分布地点;说明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3、通过唐家山堰塞湖的救援案例,说明RS、GIS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4、通过救援案例,学生学会从文字、图片等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会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5、通过讨论,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 三、教学过程 RS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航片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影像 卫片可以提供台风的位置、形状、规模等信息 请描述全国降雨地区分布并做预报 返回 四、板书设计 五、案例选取 课后感悟 紧扣课标要求,设计合理目标; 突出技术展示,体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 现实案例选取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无缝衔接,落实三维目标的实现。 请对本地区受灾后的状况进行描述、评估 滑坡,河道堵塞,道路中断 房屋损毁 河道堵塞,道路中断 房屋损毁 五、案例选取 选取实际案例,渗透课标理念;提出有效问题,符合课标表述;设计能力训练,落实课标要求 五、案例选取 图示地区1--2、2—3、3—4、4—5各河段形成堰塞湖, 哪个对下游的威胁最大?为什么? 1--2段 因为河流的流向是1--5的方向,而2处的补给水量继续增多,地势又最高,所以对下游的危害很大。 1 2 3 4 5 突出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结合生成问题,引发深度思考; 五、案例选取 达成课标要求 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三维目标体现 六、练习反馈 下列现象关联正确的是 A.地震→水库溃决→洪灾→ 淹没低地→堰塞湖 B.地震→堰塞湖→湖区水位上升→ 溃堤→洪灾→滑坡、泥石流 C.地震→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堰塞湖 →湖区水位上升→溃堤→洪灾 D.地震→地下水出露→堰塞湖→湖区水位上升→ 溃堤→滑坡、泥石流 增进理解, 巩固重点; 锻炼能力; 学科思维。 图3中湖泊为此次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等高线Y的数值为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图3 请描述全国降雨地区分布并做预报 以四川盆地和云南西南部为中心,降雨量向外围减少;最大雨量可达100毫米 另外,东北东部、新疆中部、北部也有降水分布 六、练习反馈 增加灾害类型,完善知识体系; 取材现实案例,突出方法指导。 * * 北京 陈经纶中学 赵卿 一、 【课标要求】 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 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课标要求 (能力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然灾害: 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和环境破坏等现象或事件: 根据所在的圈层划分,以下图片显示的都是哪些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生物灾害 地质灾害 水文灾害 三、教学过程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RS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RS的特征是 范围 获取信息量 速度 实时性 移动方向 移动路径 移动速度 利用GIS技术,可以监测台风的 充分利用GIS 的强大功能,进行 数据分析 动态模拟 灾害预警灾害评价 3S结合具有重大作用: 灾前:划定危险区,指导防灾; 灾中:实况监测,指导抗灾; 灾后:快速评价,指导救灾 震后北川 请判断: 河流流向; 找到交通线; 找出村镇。 请对本地区受灾后的状况进行描述、评估 1号地区 2号地区 3号地区 4号地区 滑坡,河道堵塞,道路中断 房屋损毁 河道堵塞,道路中断 房屋损毁 1、如果你是一名救援人员应最先赶往哪里?并说明理由。 4号地区(县城) 因为县城人口最密集,减少人员伤亡是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 堰塞湖是地震后破坏力最大的次生灾害之一。地震引发的大规模山体滑坡,形成一个大坝,堵截河谷和河床后蓄水,水位被迫抬升,形成湖泊,这就是堰塞湖。 图3中湖泊为此次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等高线Y的数值为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D 图3 C 下列现象关联正确的是 A.地震→水库溃决→洪灾→ 淹没低地→堰塞湖 B.地震→堰塞湖→湖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