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记叙文阅读复习.docx

发布:2020-03-07约9.21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记叙文阅读复习  一、基本常识: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4、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5、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6、小说的情节四个阶段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小说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9、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10、常见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反衬)、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等。   二、记叙类阅读方法指导   思路是:看标题――读文章――审试题--回读原文――作解答。   (一)看标题: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二)读文章   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内容、主旨、思路、写法有通盘认识。阅读文章,一定要掌握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规律。整体阅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把握记叙文的类型特点(人、事、物、景),根据其特点,整体感知中心内容。写人的文章主 要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主题。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 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1   其次,阅读记叙文,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认识清楚,注意时 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 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2、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在于找准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 也有先议后叙,还有借助文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 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抒情往往借助感叹句、反问句等表述,而间接抒情则在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 的感情,所以此时在注意品味文章语言,重点把握生动、有力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性 词语。   3、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特点。   要理清文章思路,往往要注意:(1)辨析记叙线索。(2)理清记叙顺序。(3)析结构层次。   (三)审试题,注意审清题目要求的重点词及范围、标点符号等。   为什么要说看清文章后面的题目呢?根据同学们临场的教训,不注意审题、不看清要求就答题,往往 会做的题却把分丢了,例如:题上让你依次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而你找了景物,却不按顺序,这样就 不能得满分,这都是因为不注意审题所致。此外,还要注意找准题目的重点词范围,以为确定答题重点 及重读原文缩小范围作准备。   (四)按题目要求回读原文   第一次读原文是大概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但因不知问题是什么,所以读起来重点不突出,当 看了题目后再读就比较主动,属于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读,很快能找到答案。   (五)作解答   答题时如能运用原文词语或语句回答的,则尽量用原文语句、词语。尤其是表述性的题要注意语言 连贯精练,内容要全面,力求一语中的。此外,回答问题必须是一句话。   三、记叙类阅读考点分析    ★考点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 2:概括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   格式:本文叙述了一件……事,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告诉我们(某个道理、生活感受)。 2    ★考点 3:赏析句子。   方法:先抓住赏析的角度(修辞、人物描写、词语的深层含义),再结合句子分析事物/人物的特点, 最后点明此句作者的情感。   格式:①此句用了……手法,②……写出了……事物/人物的……特点,③表现(抒发)了作者对…… 的……之情。    ★考点 4: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或事物特点。   方法:(1)紧扣文章,找出描写或修饰这个人物或事物的词语、句子。   (2)如是人物,可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去进行分析概括、推论。   (3)如是事物/景物,可从其形态、声音、色彩、光泽、气味等方面,由外在形态到内在品质分析。   格式:(从……可见,)他/它具有……、……、……(性格)的人/特点。    ★考点 5: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方法:(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自然环境、社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