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内容整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9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的产生10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提出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产生的基本观点。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大都认同这一观点。
教育学的发展10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 《学记》( 《礼记学记》)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 《学记》全书仅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目的、学制,有启迪和指导意义。
( 二)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以后)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主张以教师、教材、教室(课堂)为“三中心”
(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9世纪50年代以后)
美国杜威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课程组织以经验为中心“新教育”、“现代教育
从此,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走向科学化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教育学开始了科学化发展阶段。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年),系统地总结了苏联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的教育家的思想。该书重视系统知识的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较大影响。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四)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代表作: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
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25
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
4.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手段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21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重点)
(1)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发展方向)。
(2)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3)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只起延缓或加速的作用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38
主要有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和教育四方面
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为什么?)41这是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们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2) 学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 教育能够根据科学的要求,协调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使遗传素质和环境的影响向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可将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对受教育者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教育必须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42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要求教育循序渐
2.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要求教育因材施教
3.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教育有针对性
教师的地位75
一般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四个方面构成
教师的作用75
1.教师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播者
2. 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塑造者
3. 教师是美的感受者、体现者和创造者
4. 教师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师劳动的特点79
1.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决定的。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其次,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再次,表现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
最后,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辨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2.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3.教师劳动在时间上的长期性
4.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教师的素养(论述题)82
1.教师的崇高师德
2.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