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东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与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3-08-21约1.0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东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与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的中期报告 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之一,其区域构造特征和盆地演化过程对于油气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勘探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为中国东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与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的中期报告,将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区域构造特征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东缘,处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区域,构造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构造特征。 (1)区域构造形态 东北地区主要由燕山造山带、松辽盆地和华北地台组成,其中,燕山造山带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其构造格局由北向南逐渐复杂,东北部为单一折屈构造,中部为复合折屈构造,南部为向北推覆构造。松辽盆地为大型陆间盆地,呈东北-西南向伸展,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盆地之一。华北地台为我国北部典型的古老陆壳,由于早期的多次构造事件使地壳厚度较大,因此地势相对比较平坦。 (2)构造运动特征 中国东北地区受到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主要包括古生代晚期的华夏运动、燕山运动、印支运动和中生代的东亚造山运动等。其中,华夏运动时期形成了我国东北地区第一批岩浆岩和重要的金属矿床,燕山运动时期主要形成了燕山造山带及其周边地区的构造,印支运动时期对东北地区盆地和构造带的调整和磨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东亚造山运动是中国东北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影响是推动了松辽盆地的伸展和华北地台的隆升。 2、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中国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演化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早白垩世-早中白垩世、中晚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 (1)早白垩世-早中白垩世 在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盆地主要沉积物是碎屑岩和火成岩,主要形成了松辽盆地和吉林长白山附近的扶余盆地。 (2)中晚白垩世 在这一时期,东北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伸展运动,主要表现为盆地的广泛发育和基底的隆升。由于区域构造的影响,盆地演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主要形成了陆间盆地、陆缘海盆地和洼陷盆地等。 (3)古近纪 在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盆地主要处于压实和变形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形成了几个小型盆地,并发育了一些沉积层厚度较大的煤系、红系沉积物和砂岩、泥岩等。 (4)新近纪 在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盆地发育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松辽盆地和西部地区的鄂尔多斯盆地等,沉积物多为煤系、煤系石灰岩、沙岩和泥岩等。 综上所述,中国东北地区的区域构造特征和中、新生代盆地演化是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于东北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需要深入研究其地质特征和演化过程,加强科学技术支持,提高勘探和生产的水平和效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