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东北地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区域地理——东北地区
经纬度范围:经度120-135,北纬40-54
主要地形区: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半岛;辽东半岛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由东南向
西北递减。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典型植被: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蒙古栎)
主要河流:黑龙江、松花江
水文特征: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补给为大气降水,汛期主要为春汛与夏汛,汛期短,河水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明显,含沙量小,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
附:凌汛发生的条件:(1)高纬度地区(2)河流上游位于低纬度,下游位于高纬度
土壤:肥沃的黑土(三江平原西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分布面积广,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生产力高,是 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
黑土肥力降低的原因:(需记忆)自然原因(1)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壤中富含的有机物质极易被淋溶。(2)黑土区地形比较开阔,地势波状起伏。当地群众习惯顺坡耕作,就势必形成集雨面积大、径流集中、冲刷力增强等有利于水蚀的条件。从而产生水土流失。(3)黑土耕地表层土壤疏松,底土比较黏重,透水能力较低,抗蚀、抗冲性能弱,,容易引起土壤侵蚀。(4)在黑土区广阔的农田中,植被覆盖率低,这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人为原因:(1)毁林、毁草开荒,破坏和减少地表植被。(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3)缺乏生态意识,在开发建设中没有及时进行恢复治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治理措施:(需记忆)(1)完善监测体系,积极利用“3S”技术对黑土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2)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修筑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积极治理侵蚀沟;生物措施:植树种草,保持水土。(3)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4)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种制度,变不合理为合理。
农业发展:(商品谷物农业)(需记忆)
(1)发展条件评价:自然方面:从地形、气候、土壤评价。社会经济方面: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和对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且与朝鲜俄罗斯相邻,便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晚,人口密度低(经营规模大,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2)发展优势: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如东北大米);b:农作物病虫害少;c: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弱,土壤较肥沃;d: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土地的干湿程度)。
(3)发展劣势:由于热量不足,a:种植农作物品种有限; b:只能一年一熟,春播秋收;c:春秋两季低温冷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d:漫长的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
(4)农产品分布:玉米——非常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主要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经济作物: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区、鹿茸、人参——长白山区
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苹果——辽南
(5)商品粮基地建设:
人口稀少
土壤肥沃
商品率高
商
品量
基
地
地区专业化生产
地形平坦、集中连片、耕地面积广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理条件内部分异
图5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5回答1—4题。
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太行山、山东丘陵、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2、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3、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4、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答案:1、B 2、B 3、C 4、A
附: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夏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
7、湿地问题
(1)概念: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东北湿地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