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课件——8.1 心脏病.pptx
;第八章;;目
录;掌握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占第二位,仅次于产后出血。
是非产科死亡的首要原因
以往以风心病最常见,现因风湿热得到有效、积极的治疗,妊娠合并风心病已退居第二位,妊娠合并先心病跃居第一位。;;【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二)分娩期心脏负担最重;第二产程
宫缩:心脏负担加重
腹肌收缩:周围循环阻力更增
产妇用力:肺循环压力显著增高内脏血涌向心脏
此时心脏负担最重;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胎盘娩出、宫缩
腹内压骤减血液进入体循环
血液淤滞内脏回心血增加
回心血减少
心脏负担加重;(三)产褥期;心脏病孕妇在妊娠32-34周时、分娩期及产后3天内心脏负荷最重,易发生心力衰竭
因此,对心脏病合并妊娠者,在处理上应倍加注意;[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心脏病对妊娠、分娩的影响];;1.症状:
有心脏病史,孕妇活动后自觉胸闷、胸痛,出现呼吸困难、经常性夜间端坐呼吸
2.体征:可有发绀、杵状指,持续性颈静脉怒张等。听诊可闻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或舒张期杂音
;3.心脏病代偿功能的分级;①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②休息时心率>110次/分钟,呼吸频率>20次/分钟;
③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需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④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1.非孕期:
根据情况心脏病类型、病情、心功能状态,确定能否妊娠
不宜妊娠者,指导其采取正确的避孕措施;2.妊娠期:
决定能否继续妊娠:
不宜妊娠者,应在12周前行人工流产;
超过12周密切监护下继续妊娠。
若已发生心力衰竭应待病情控制后再终止妊娠
;3.分娩期:
阴道分娩:(Ⅰ-Ⅱ级,胎位正常、胎儿不大、宫颈条件良好)
第一产程:休息
第二产程:阴道助产
第三产程:防止出血和感染
剖宫产(Ⅲ级或以上、胎儿偏大、宫颈条件不好合并有其他并发症)
不宜再妊娠者,同时行输卵管结扎术;4.产褥期:
??后3天,特别是24h严密监护,充分休息;
预防性用抗生素至产后1周;
Ⅲ级或以上不宜哺乳
不宜再妊娠者,产后1周行绝育术;;【护理评估】;1.病人劳累后感心悸、气短、疲乏无力、进行性呼吸困难,夜间憋醒、端坐呼吸,胸闷、胸痛及咳嗽、咯血、发绀等
心脏听诊有Ⅱ级以上舒张期杂音或Ⅲ级以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严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等;(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显示严重的心律失常;
X射线检查:心界扩大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腔扩大、心肌肥厚、瓣膜运动异常、心脏结构畸形等。
胎儿电子监护仪:;(四)心理-社会状况
孕妇因自身患病影响胎儿健康而有自责、自卑感
因担心不能承受妊娠及分娩的压力,担心自身和胎儿的生命安全而焦虑;【护理问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1)充分休息:保证每晚10小时以上的睡眠及2小时的午休,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采取左侧卧位或半卧位
(2)科学安排膳食营养:指导孕妇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饮食多样化以保障微量元素的需求。加强孕期体重管理,以整个妊娠期体重增加不超过12kg为宜。适当限制食盐量,一般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4~5g
(3)及时去除诱发心衰的因素:如控制上呼吸道感染、纠正贫血及控制其他合并症;①帮助孕产妇取坐位,双腿下垂
②立即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
③遵医嘱及时给药,注意观察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
④妊娠晚期发生心力衰竭,原则是待心力衰竭控制后再行产科处理,应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若为严重心力衰竭,经内科各种治疗措施均无效,继续发展危及母儿安全时,可积极控制心力衰竭的同时立即行剖宫产;
1.专人陪伴护理
2.采用左侧卧位,上半身抬高30°,吸氧
3.每15min测生命体征1次,每30min测心率1次
4.提供无痛分娩支持
5.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遵医嘱及时给予抗生素
6.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妇体力消耗
2.宫口开全后应避免产妇屏气用力,继续无痛分娩支持
3.积极配合医师行会阴切开阴道助产术
4.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
;
1.胎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腹部放置1~2kg重沙袋,以防腹压骤降
2.为防止产后出血过多而加重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可给予按摩子宫同时静脉或肌内注射缩宫素10~20U,禁用麦角新碱
3.出血多者,遵医嘱输血或输液,但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