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2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4-10-04约3.9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2LookingintotheFutureReadingandThinking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2LookingintotheFuture的ReadingandThinking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三篇文章:TheInternet:BlessingorCurse?,WillThereBeLessWorkintheFuture?,以及TechnologicalAdvancesinChina。通过阅读这三篇文章,学生将了解互联网的两面性、未来工作的变化以及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进步。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与互联网、科技、未来等相关的词汇,如blessing、curse、advantage、disadvantage等。这些词汇与学生在七年级学过的相关单元有所重叠,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

2.语法方面:本节课的主要语法点为现在进行时态和现在完成时态。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过现在进行时态,而现在完成时态作为现在进行时态的延伸,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

3.内容方面:文章中提到的互联网、科技、未来等工作的话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更好地理解和讨论这些话题。同时,文章中提到的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国家的发展动态。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学生将通过阅读和讨论文章,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关于互联网、科技和未来的话题,学生将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点和看法。此外,学生还将在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学习:本节课涉及大量与科技、未来、职业相关的词汇,如blessing、curse、advantage、disadvantage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汇的正确用法和搭配。

-语法应用:现在进行时态和现在完成时态的运用。学生需要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这两种时态,表达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已经完成的事情。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并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据,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2.教学难点:

-词汇理解:文章中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词汇和表达,如ubiquitous、ubiquitously等,学生可能不易理解。需要教师通过例句和上下文进行解释和帮助。

-语法运用:现在完成时态的运用。学生可能对现在完成时态的构成和用法不够熟悉,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和练习进行讲解和巩固。

-阅读理解:文章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教师需要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互动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利用文章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观点的论证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和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生动展示文章中的概念和观点,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在线平台:运用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软件,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和进行自主学习。

-互动工具:运用互动工具和游戏,如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互联网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互联网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对互联网有什么看法?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互联网的看法和经历。

2.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分发文章,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等。

3.讨论和分析(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支持他们的观点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分析和观点。

4.课堂提问(10分钟)

-教师提出针对文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分发相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