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5地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5地图
1.选择题 (09年全国卷文综6-8题)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6.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 80m?? ?B. 110m??????C. 170m?? D. 220m
【解析】从题目当中很清楚看出,两地高度分别为260和150, 故高差为110 选B
答案:B
7.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为直线????????????? B.道路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最长??????????????? D.道路和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答案:D
【解析】从图可以看出,水平距离最长,不会是直线,水平距离最短,两地之间的最高点可达375米左右,排除法,可选D.
8.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 B.道路 ?? C.道路和????????D.道路和
答案:B
【解析】运输重型机械,最好选平坦的道路,故选B.道路
(09年全国卷文综第6-8题)
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A. 800米??????????? B.1500米 ?????? C. 1800米????????????? D.2100米
【解析】该题目考察考生的基本学科素养----等高线的判读。H的海拔高度在2000---2200米之间,甲聚落的海拔高度在400—600之间,两地高差在1400---1800之间,故选1500米,也可借助计算公式:(8-1)200H(8+1)200,进行两地相对高度的取值界定。答案:B
?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15?????????? B.18℃???????? ?C.21℃?????????????????????? D.24℃?【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对气温垂直变化与分布的理解。两地气温相差5度,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的规律,上午10时两地应相差9度左右,即甲地应为21度左右,显然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地势差异,下午15时的H地气温与10时时相差不大,而甲地在获取了做够的太阳辐射后的15时,其气温要比上午时的21度偏高,故可确定D选项。?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天气、天气系统的掌握与理解,第二天,高压系统已经不在控制该区域,故可甄别四个选项(当然,这其中需要分析及简单计算该天气系统的移动)。选C
(09年天津文综第3-4题)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
3.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A. 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 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 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 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
考点:聚落的区位分析.解析: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地形平坦开阔。答案:C
4.地质队是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A.a???????????? B.b??????? C.c???????????? D.d?考点:等高线图的判读? 解析:河流一般形成在山谷(等高线特征为由低处向高处弯曲),abcd四地均可能有河流发育,但能与乙地相通的只有d处的河流,且d处位于该河流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沙金可大量沉积。答案:D
(09年四川文综第1,3题)
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解析】图中的河流、在200米等高线处注入湖泊,湖泊周围是山脉。【答案】B
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解析】橡胶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它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喜高温、高湿、静风、沃土。目前,主要的橡胶产地是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不能种植棉花,应当种植林木。甲处地势相对平坦,可以发展种植业。【答案】D
3.对图示区域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