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和小鼓说课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音乐沿海版音乐教材《走进音乐世界》
大鼓和小鼓 说课设计
西乡共乐小学 王顼
一、说教材
课型:唱奏综合课
课题:体验音乐 感受快乐——大鼓和小鼓
课时:一课时完成
教材分析:音乐做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今天我便以沿海版小音教材《走进音乐世界》第三册第七课《我们都是小乐手》的第一章节《大鼓和小鼓》一课来和大家共同探讨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听唱法 示范法 启发联想法 表演法
关键词
学法: 游戏律动法 模仿表现法
综合活动法 自主活动法
小学低段学生生活范围有限,经历单纯,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着重于让孩子们在兴致勃勃地玩耍中,主动参与音乐、感受音乐。通过选用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主动地对音乐进行模仿和表现;设立音乐游戏的环节,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律动中来;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其互相合作自主对音乐进行各种各样的创编与改进;鼓励学生边唱、边跳、边演奏,从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猜谜语
圆圆一只大木桶 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 一打就说咚咚咚
(设计意图: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
(2)玩乐器
通过将乐器拟人化的手法,以大小鼓问好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来观察和分辨大小鼓在形状、声响和敲击方式的区别。“今天啊,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一个叫大鼓,大鼓和我们问好呢
× × ×
嗨 你 好!
还有一个朋友叫小鼓,也叫小军鼓。它也来和我们问好了
× × × × ×
你 好 小 朋 友
运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参与乐器的敲击(“ 大鼓和小鼓真有礼貌,我们小朋友是不是也应该要向他们问好呢?”)使学生通过自由发挥和老师的启发引导,为大鼓和小鼓在声响和敲击方式上选择合适的衬词,通过创造性的表演,记忆歌词。本环节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衬词为歌曲学唱作好准备,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的进行,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有效的激发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1、歌曲学唱
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本环节的学习“大鼓小鼓觉得我们的小朋友真有礼貌,想和你们作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今天他们要和大家一起学唱一首他们的歌”出示课件中大小鼓按照音高和旋律的走向排列成的一个图,点击不同的鼓将出现歌曲的部分旋律。邀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来玩音乐,让他们随意的去点击有音响的鼓,教师组织下面的同学和台上的同学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对歌曲旋律的学唱。老师通过听唱法、示范法进行歌曲的教学,学生通过使用前一环节他们所创编的歌词用模仿表现法来学习歌曲。
2、音乐游戏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分辨音的强弱,并且通过唱、拍、舞、奏等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通过律动游戏“ 我的大鼓和小鼓” 来引入
× × × ×│×× × │
↘ ↗ ↘ ↗??????﹨↗
我 的 小 鼓??咚咚 咚,
× × × ××× ×│
我 的 大 鼓??咚咚 咚,
× × × ××× ×│
大 鼓 响 来??我跺 脚
× × × ××× ×‖
小 鼓 响 来?我。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