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会计凭证设计学习资料.docx

发布:2021-10-03约7.55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会计凭证设计学习资料 第四章会计凭证设计 第四章会计凭证设计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会计凭证设计的意义;把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以及会计凭证传递程序设计的原理。 第一节原始凭证的设计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根底和起点,是会计信息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离开了会计凭证,就无法进展会计核算工作。会计凭证设计的好坏挺直影响到会计质量的凹凸和会计监视作用的发挥等。 会计凭证的种类许多,按填制程序和用处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因此,会计凭证的设计也分为原始凭证的设计和记账凭证的设计两大局部。在设计会计凭证时,要按会计凭证的用处不同而分别设计。原始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活动的详细内容和发生、完成状况,作为会计核算原始资料和重要根据,并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依据新的《会计法》规定,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需填制或获得原始凭证并准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需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展审核,对不真实、不精确、不完好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任何单位和任何个人不得伪造、变更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假如是金额有错误必需由出具单位重开。 原始凭证设计之前,必需把握和理解原始凭证的不同分类和应具备的要素,以区分各种原始凭证的特点,从而设计出能完好反映经济内容、合适管理需求、构造合理、用法便利的各种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种类 原始凭证需要反映不同的经济内容,其形式繁多,按不同的标准可进展不同分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 4 — 1 所示。 从原始凭证的设计范围看,主要考虑自制原始凭证和专用原始凭证。缘由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作为企业设计人员主要考虑本企业范围内的凭证,对外来凭证无从干预;另一方面是自制原始凭证又可分为内部原始凭证和对外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在业务处理过程中一局部要流出本企业,它们对本企业来说是自制凭证,而对承受凭证的企业来说那么是外来凭证,考虑自制凭证设计,事实上也同时需要考虑外来凭证的设计要求。 〔一〕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由本单位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原始凭证。常见的有材料人库的收料单、材料出库的领料单、出差人员归来后报销的差旅费报销单、工资结算汇总表等。外来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活动发生或完成时,从本单位以外的部门或个人处挺直获得的原始凭证。常见的有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收款通知、火车票等。 〔二〕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一次凭证是指只反映一笔经济业务或同时反映假设干同类经济业务发生状况,填制手续一次完成的原始凭证。常见的有收款收据、车票等。日常状况下外来原始凭证全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是指肯定时期内将连续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屡次进展登记,并随时计算累计数的原始凭证。常见的有定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等。汇总凭证是指依据肯定时期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的原始凭证。常见的有工资结算汇总表、发料汇总表等。 〔三〕专用凭证和通用凭证专用凭证是指具有特定内容和特地用处的原始凭证。常见的有差旅费报销单、医药费报销单等。通用凭证是指在肯定范围内具有统一格式和用法方法的原始凭证。常见的有全国统一的商业承兑汇票、税收缴款书等。 二、原始凭证设计的原那么 原始凭证设计时除遵循“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原那么〞的总体要求外,还必需符合以下详细设计原那么。 〔一〕要素完备原始凭证包含要素特别多,主要分为一般要素和特别要素。 1 .一般要素 〔1〕原始凭证的名称。 〔2〕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年、月、日〕和凭证编号。 〔3〕承受凭证的单位或部门。 〔4〕经济业务的内容〔内容 〔1〕从外单位获得的原始凭证和对外开具的原始凭证,必需盖有填制单位的“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自制原始凭证必需有经办人和经办单位部门负责人的签名和盖章。 〔2〕购置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需有验收手续和验收人签名;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需有收款单位和个人的收款证明。 〔3〕发票必需有税务部门监制印章,收款收据必需有财政部门监制印章。 〔4〕收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分别加盖“现金收讫〞、“现金付讫〞、“银行收讫〞、“银行付讫〞印章。 〔5〕一式多联的原始凭证必需用双面复写纸复写,应注明各联用处,并只能以其中的一联作为报销凭证;作废时应在各联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缺联、不得销毁。 〔6〕发生销货退回时,除填制退货发票外,必需获得对方的收款收据或银行汇款凭证,不得以退货发票代替对方的收据。 〔7〕职工因公借款,应填制正式收据,附在记账凭证后,报销时,应另开收据,不得返复原借据。 〔二〕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