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写作兴趣激发与写作情境创设课题实验结题报告.doc

发布:2018-10-19约5.77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视教、轻视学,重视成文的模式套路,轻视写作动机的激发;重视思想认识的高度,轻视情感意愿的表达等弊端。以至于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认为要突破作文现状,提高作文效能的根本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理论根据: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主动地探索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 社会调查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兴趣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使人充分发挥才能。如果一个人对从事的职业感兴趣,则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90%,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反之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因此兴趣在提高习作效能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实验假设及目标 1.实验假设: 通过教学和实验,真正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使学生的习作能表达真情实感;充实作文教学内容,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创设新型作文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知识、经验等各项因素使之整合为高效的作文资源,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2.实验目的: ① 激发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② 形成速效,高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全面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探索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教育途径。 ③ 撰写有一定理论高度和思想意义的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研究体会。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作文动机的基本特点,在作文的具体实践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 2.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习作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3.开放作文模式,根据学生情感特点,进行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作文教学,并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营造宽松的作文参与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改革作文评改,评改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坚持学生自主性评价。使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使用特色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四、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7——9年级12个班。 2.实验取样:以中青年结合的原则确定实验班老师,对学生采取整班随机取样的方法。 3.变量控制:实验班与其他班学生状况相近,所处大环境相同,均采用同一课本教学,课时数相同、作业量相似。执教老师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工作量基本相当,并共同参与学科组教学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单独进行。通过施加实验因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全面提高写作水平。 五、实践与操作 (一)情境激趣 新课程最根本的理念是: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其中包括生命的个性化发展。那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自我,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经过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找到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并有一种强烈地要说出来的感觉,就能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从而很好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创作的欲望,写出自己所必须要说出来的内容。 在初中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作文教学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使学生有景可观,情可抒,有事可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达到激发作文兴趣的目的。如王婷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动物音乐会”习作时,就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学生看着精彩的动画情节,听着欢快的音乐,一下进入情境之中,想象的翅膀展开了,话匣子也打开了“看,小燕子在电线上跳舞,远看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在动”“大象公公用他那长长的鼻子卷着跟指挥棒,在指挥男低音歌唱家,老虎也在引吭高歌……” 2、在理解、欣赏课文中进行作文教学 教材里的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感人,情趣性强,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形象的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主动感受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捕捉语感,对语言文字的切身感受激发兴趣。如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给自己所熟悉的英雄人物“挑刺”。学生先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等说起。如说诸葛亮,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对刘备存在戒心,所以他只信任赵云。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诸葛亮一味地信任刘备,他会落得像韩信一样“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有学生说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为了加快天下统一,让百姓免于战争之苦,应该早点投降曹魏,有学生反驳说宋江投降的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