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二)总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工学(二)》课程总复习
选择题1.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取决于( )A.本征半导体 B.温度C.杂质浓度 D.掺杂工艺 某晶体三极管如图,则该管处在( )A.放大状态B.饱和状态C.截止状态D.状态不能确定.( )A.B.D..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单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 )A.B.C..( )A.B.C.D.6.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变压器次级电压为10V(有效值),则每只整流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A.10V B.C.D.20V.9.三态门除了通常的逻辑“1”和逻辑“0”外,还有第三种状态,即是__________状态。.理想情况下,差动放大器的差模输入电阻为( )A.1 B.0C.∞ D.100.多级放大电路与单级放大电路相比,电压增益和通频带( )A.电压增益减小,通频带变宽 B.电压增益减小,通频带变窄C.电压增益提高,通频带变宽 D.电压增益提高,通频带变窄.四变量逻辑函数一共有多少个最小项( )A.4个 B.8个C.16个 D.32个.差动放大电路的主要目的就是放大差模信号,抑制_________________。.A、B两个输入变量中只要有一个为“1”,输出就为“0”;当A、B均为“0”时输出为“1”,则该逻辑运算称为_________________。三态门除了通常的逻辑“1”和逻辑“0”外,还有第三种状态,即是__________状态。.基本RS触发器的约束条件是输入信号R和S不能同时为_________________。.放大直流信号时,放大器应采用的耦合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6V的稳定电压,应将Dz1和Dz2如何联接?
[解]令Dz1的稳定电压为5.5V, 令Dz2的稳定电压为8.5V.
要得到3V的稳定电压,Dz1和Dz2的联接图如下图
A B
要得到6V的稳定电压,Dz1和Dz2的联接图如下图
2. 分析并判断下图电路引入的反馈为何种类型反馈。
[解](1)电阻RF连接在输入与输出之间,所RF是反馈元件。
(2) Ii与If并联,以电流形式比较——并联反馈
净输入信号:Ib=Ii-If
Ii正半周时,If也是正半周,即两都同相 Ib=Ii-If
可见IbIi,反馈电流If削弱了净输入电流
If=(Ube-Uo)/RF≈-Uo/RF If与Uo反相 (负反馈)
If正比于输出电压——电压反馈
(3)反馈过程:
Uo减小,If减小,Ib增大,Ic增大,Uo增大。
所以电压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3. 在如图所示的两级放大电路中,(1)哪些是直流负反馈;(2)哪些是交流负反馈,并说明其类型;(3)如果RF不接在T2的集电极,而是接在C2与RL之间,两者有何不同?(4)如果RF的另一端不是接在T1的发射极,而是接在它的基极,有何不同,是否会变成正反馈
[解] (1)上图中,RE1上有两种直流负反馈:一是由本级电流IE1产生的;二是由后级集电极直流电位VC2(即C2与“地”间直流电压)经RF和RE1分压而产生的。此外,RE2上有本级电流IE2产生的直流负反馈,因RE2被CE2交流旁路,故无交流负反馈。
(2)RE1上有两种交流负反馈:一是由本级电流ie1产生的串联电流负反馈;二是由后级集电极交流电位VC2(C2与“地”间的交流电压)经RF和RE1分压而产生的串联电压负反馈。现在利用电路中各点对“地”的交流电位的瞬时极性来判断上述第二种反馈为什么是负反馈。
在办输入电压ui的正半周,晶体管各极交流电位的正负如下:
B1(+)-C1(-)-B2(-)-C2(+)
由此反馈到T1的发射极E1的反馈信号提高了E1的交流电位,因而削弱了净输入电压Ube1,帮为负反馈。
(3)在图中,如果将RF接在电容C2与负载电阻RL之间,则因输出电压Uo中没有直流分量,由此反馈到T1的发射极E1,RE1上不存在直流负反馈。
(4)如果将RF的另一端接在T1的基极B1,则反馈到B1的反馈信号提高了B1的交流电位,因面增强了输入电压Ube1,这不是负反馈,而是正反馈。
4.电路如图所示,试画出Q1和Q2的波形。设两个解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
[解] JK触发器在下降没触发,D触发器在上升沿触发。也可先列出状态表,而后由此在时钟脉冲CP的上升没和下降处画出Q1和Q2的波形。来两个时钟脉冲循环一次,输出的是正交波形。
时钟脉冲数 CP J1=Q2 K1=1 D= Q1 Q2 0 0 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