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三大分歧和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常态下的三大分歧和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汤铎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新常态和三期叠加论断已经在决策层和理论界取得广泛共识。首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年均10%左右的高增长已经不可持续,也没必要持续,减速换挡已成必然。其次,减速只是表象,实质在换挡,即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牵扯到各种结构调整和结构变化。需求、产业、区域、城乡和收入分配等多方面结构,都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优化提升。最后,国际经济危机后,强刺激措施虽然使我国经济较快走出了危机,但是也加重了传统增长方式下的环境污染、产能过剩和债务负担等痼疾。在当前的特殊时期,宏观经济政策需要转换思路,保持定力。
然而,新常态上的共识主要是战略层面的,具体到战术层面,则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在当前局面下,各种观点的交锋更是激烈。本文后面的论述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先从四个方面概述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形势,即实体经济羸弱,出现通缩迹象,房市低迷股市上涨和国际经济环境复杂。这部分的讨论主要为后面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事实基础。第二部分总结新常态共识下的三大分歧,分别是:增速换挡已成共识,但具体挡位存在分歧;结构改革已成共识,但实施力度存在分歧;不搞强刺激已成共识,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功能定位存在分歧。第三部分摆明我们的立场,提出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三个基本判断。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我国当前基本经济形势:
1、实体经济。
图一 我国官方和汇丰PMI(2007.01~2014.1)
从实际GDP增长率看,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连续12个季度(2012年1季度~2014年4季度)低于8%。这是1992年开始季度GDP统计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连续下滑,从2012年的10%,降到2013年的9.7%,再降到2014年的8.3%。另外,产能过剩状况趋于恶化,产能过剩行业和企业在逐步增多。各类企业调查都显示,工业企业的平均设备利用率在八成以下,有些甚至不足五成。
唯一比较乐观的是就业指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我国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完成了1000万的目标任务,也超过了2013年的1310万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为1070万,稍低于2013年的1138万。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增大和服务业占比的提升,在增长率处于相对低位时也能创造出与过去相当的就业岗位。同时,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人口拐点的到来,使得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也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也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2、出现轻微通缩迹象。
在价格方面,近期一个突出事实是PPI连续34个月为负(2012年3月~2014年12月),超过了此前31个月(1997年6月~1999年12月)的纪录。从图二可以看到,从1996年至今,PPI出现过四次明显的低谷。前两次低谷时期对应一个大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张周期,除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有8000亿长期建设国债。第三次低谷对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央行大幅降息降准,政府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面对本次下滑,政府的基本应对遵旨是不刺激和微刺激,使得CPI和PPI走出了前所未有的形态。对比图一,PPI和汇丰PMI在近三年高度相关,也忠实记录了三次“下限冲击波”和三次“下限保卫战”。而且,从PPI还可以看出,第四次“下限冲击波”已经来临。同时,第四次“下限保卫战”也已经打响。除了松绑房地产限购限贷,央行更是在2014年11月21日意外降息。
如果以PPI为标准来衡量,我国无疑已经进入持续的通缩状态。然而,CPI才是国际通用的判别标准,PPI不能算是一般价格水平的良好代表。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以CPI来判断通胀通缩,并不以零为界。在发达国家,通胀目标一般是2%。由于我国的增长率较高,合意的通胀水平可能还要略高于2%。因此,在我国,CPI低于2%即可视为通缩信号。我国最近四个月的CPI均在1.5%左右,低于2%,据此可以判断我国已经出现轻微通缩。
图 我国和I(.10~2014.12)
3、房地产市场低迷,股市走强。
从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全国百城房地产价格指数看,房价在经历了差不多1年的调整后,2012年下半年重拾升势。这一上升又持续了差不多两年,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又开始掉头向下(见图三)。从具体城市看,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房价相对稳定,一些中小城市房屋库存过大,房屋成交量和房价跌幅较大。股市与房地产走势形成鲜明对比。当房价从2014年6月份开始下滑时,股市则启动了一轮强势上涨。11月底上证综指收于2683点,12月份更是迅速突破3000点关口,收于3235点。2014年下半年的涨幅高达58%,冠绝全球。
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低位。首先,由于本身体量较大和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众多,房地产投资和建设对经济增长影响很大。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