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咨询方如何参和PPP模式项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工程咨询方如何参和PPP模式项目
摘 要: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鼓励发展社会主体参与到公共产品的提供中来。PPP模式相比传统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有很大不同,这对习惯提供传统咨询服务的工程咨询方将是极大的挑战。本文将从PPP模式在我国的宏观背景出发,分析PPP模式对工程咨询行业带来的变化,并对工程咨询方参与PPP项目的角色定位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PPP(公私合营);咨询;物有所值(VFM);绩效评价;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一、PPP模式概述
1. PPP模式的概念
PPP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广义的概念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狭义的概念则一般指一系列项目管理模式的总称。
2. PPP模式的分类
国际上对于PPP并没有一致的分类,目前根据现有文献可以将广义的PPP模式分为:BT(建设-转移)、BOT(建设-运营-转移)、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移)、BTO(建设-转移-经营)、DBT(设计-建设-转移)、DBTO(设计-建设-转移-经营)、DBO(设计-建设-经营)、PUOT(购买-更新-经营-转移)、LUOT(租赁-更新-经营-转移)、LDO(租赁-开发-经营)、DBMM(设计-建设-主要维护)、OM(经营和维护)、服务外包、管理外包、BBO(购买-建设-运营)、BOO(建设-拥有-经营)、PUO(购买-更新-经营)等模式。
3. PPP模式应用的宏观背景
(1)PPP模式应用的政策背景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对我国十三五期间如何发展新的公共服务方式和融资方式上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另外,2014年至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各省市也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指导PPP项目的开展,大量有关PPP模式政策文件的发布表明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发展的大方向,为我国大力开展PPP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代表着我国即将进入PPP模式发展的发车道。
(2)PPP模式应用的法律背景
2015年4月,为适应促进民间投资的紧迫需求,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发改委会同五部门印发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为特许经营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框架。该办法明确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定义为政府采用竞争方式依法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风险分担,约定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
2016年3月,财政部、英国驻华大使馆、中国法学会在北京联合举办PPP法治建设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旨在以法律法规建设为基础,分享借鉴国际PPP制度建设经验,提出我国PPP立法的顶层设计理念,厘清PPP立法的相关基本问题,并结合我国PPP项目操作中面临的合同属性、争议解决、土地取得、资产权属等实际法律冲突和障碍提出解决建议和路径。
财政部、发改委的一系列举措意味着我国正大力推进PPP领域的立法工作。PPP立法进程的加快及PPP模式法律基础的进一步明确,将使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PPP模式对工程咨询行业带来的变化
1. 工程咨询内容
采用PPP模式的大多为公共设施项目。对于政府部门来讲,实施PPP模式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更为高效的公共产品,所以必将改变以往相对粗放的方式,对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高效性有更高的要求。另外,PPP项目的社会参与方往往对工期和成本非常敏感,强调投资效益,除了要求设计、咨询环节满足相关规范,还要求其与融资、施工及维护等环节有更紧密的互动,以得出项目相对的最优方案。
PPP模式的引入将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产生影响,相比传统的可研报告,PPP模式项目需要更为专业和详细的专门报告,以分析PPP模式项目投资回报率、定价机制、收益分配、风险管理等具体问题,为PPP模式项目的立项决策及项目如何开展PPP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 工程咨询业务能力
PPP项目的参与方众多,实施周期长,这意味着相比传统项目,其合同结构复杂,情况更加多变。从项目前期的立项决策、融资方案的制定到具体的产品定价、收益分配的谈判再到项目实施中的风险管理需要工程、法律、财会等多专业的咨询服务,这对工程咨询方的综合性技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