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与简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也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会计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也称为股东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因破坏、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而不应受主观意志的左右,力求使会计信息可靠。
客观性是指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真实性是指会计反映的结果应当同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作出有关的经济决策。
可理解性也称为明晰性是指会计记录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要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谨慎性也称为稳健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及时性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是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现值。在现值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收益性支出是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应当作为本期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列于利润表中。
资本性支出是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为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应当作为资产反映,列于资产负债中。
收付实现制,亦成为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所谓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反映工具。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是指预先确定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以及记入账户的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运用复式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一笔业务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