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六章 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会技术形态 社会技术形态是指以生产力和技术水平及与此相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蒸汽机时代 电器时代 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电子时代 西经2第456章 *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 西经2第456章 *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①体现在服务的方向上。 上层建筑一方面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另一方面又与那些对自己的经济基础有害的其他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斗争,即一方面“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排除异己”。 西经2第456章 * ②体现在服务的方式上。 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人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秩序之内,观念上层建筑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去支配人们的行动。 西经2第456章 * ③体现在服务的效果上。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力 促进作用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力 适合 适合 不适合 适合 不适合 阻碍作用 西经2第456章 *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西经2第456章 * 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西经2第456章 * 1、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反作用 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西经2第456章 * 生产力标准的含义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2、坚持生产力标准 首先,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社会进步 生产力发展 其次,生产力标准是检验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西经2第456章 * 第一,对生产力标准本身要完整理解。 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各要素 水平 速度 效益 …… 坚持生产力标准 西经2第456章 * 第二,要把生产力这一根本标准同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结合起来。 生产力 标准 文艺领域艺术标准 教育领域教学标准人才标准 军事领域战斗力标准 …… …… 西经2第456章 * 第三,要结合“综合国力标准”和“人民生活水平标准”,全面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 西经2第456章 *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宿命论(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一种神秘的力量决定的。 例:孔子说:“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实际上只是绝对精神变化的外观而已。 西经2第456章 * ②唯意志论 卡莱尔: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 米海洛夫斯基: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梁启超:“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胡适:圣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吐一口痰在地上,就可以毁灭一村一族,起一个念头,就可引起几十年血战。 西经2第456章 * ③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孟子 荀子 西经2第456章 *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不同的时期,人民群众包含的内容不同,但有两种特性: A、量的规定性——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 B、质的规定性——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西经2第456章 * 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西经2第456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