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及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及观察【中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55-0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中医古称之为“白?”,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西医称为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牛皮癣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
银屑病也是一种顽固性、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均缺乏特效。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迪银片进入临床以来,以疗效高、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同,但其毒副作用致口干、皮肤干燥、皮肤瘙痒、皮疹的发生率也较高。我院针对上述问题,拟定了消银片与迪银片同服,以减低迪银片的毒副作用。笔者观察40例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入选标准: 根据《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选择符合寻常性银屑病诊断的门诊患者,随机分组治疗观察。孕妇或哺乳妇女、小儿以及正在使用其他西药治疗的患者不在入选之列,不能坚持服完疗程的患者均做剔除处理。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7~56岁;病程7天~20年;进行期21例,静止期19例。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1~60岁;病程11天~26年;进行期14例,静止期10例。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迪银片,10片/d,分2次口服。同时服消银片,14片/d,分2次口服。消银片成分:地黄、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金银花、玄参、红花、防风、白鲜皮、牛蒡子、蝉蜕、大青叶等。其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对照组口服迪银片,10片/d,分2次口服。两组均同时外用恩肤霜。治疗8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进行校正χ2检验。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每周复诊记录其皮疹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采用上海市银屑病防治研究协作组疗效标准。基本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或仅残留少数点状损害者,显效为皮损消退50%以上者,有效为皮损消退20%以上者,无效为皮损消退20%以下或未改善者。
1.5 治疗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22例(55.0%),对照组基本痊愈3例(12.5%)。经统计学处理,校正χ2=9.667,P<0.05,两组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1.6 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除皮疹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2 讨论
银屑病的病因复杂、未明,西医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免疫等各种因素有关[1]。迪银片内含活性多肽的生化制剂,口服以后可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参与人体代谢及生化过程,从各方面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对于本病的发生[2],中医学认为血热是主要根源,因病久耗伤阴津,气滞血瘀,故中医学从清热凉血、养血活血、解毒化瘀治之。口服迪银片后出现的口干、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不良反应即为阴伤血燥之象。消银片有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作用,故能消除迪银片的不良反应,或减轻副作用,配合迪银片治疗能收到较好疗效。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可以看到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也较他院统计资料为低,而基本痊愈率明显提高(55.0%),说明配合中药治疗,既保持了迪银片见效快、疗效高、中药毒副作用小、远期效果好的优点,又较好地消除了迪银片各种毒副作用、中药见效慢的弱点,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对此40例患者随诊1年,仅有1例复发,继续治疗仍然有效。
目前调查,银屑病的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0.1%~3%,黄种人发病率为0.1%~0.3%,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白种人明显高于黄种人,黑种人次之。截至2007年,我国银屑病患者已经达到458万人。美国近年来的调查,其发病率为2.6%,患者多达600-700万人,远远高于中国。因该病顽固难治,仍被列为当今世界皮肤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是全世界皮肤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在近年来召开的全国银屑病防治协作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中医与西医结合是防治银屑病的方向。西医抗癌药和激素类药物有严重的副作用,应尽量避免使用”。
对于银屑病,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点:(1)本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和可以肯定的治疗方法。(2)本病不传染,即使是重症患者。(3)治疗同时须解除患者思想顾虑,避免可能的诱因,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激发性疗法,禁搔抓。 (4)对银屑病适当的治疗可获近期临床治愈,但多数患者可能复发。 (5)般无内脏损害,预后良好。(6)由于需要禁食某些食物,患者需调整增加其他食物,防止营养不良。(7)牛皮癣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