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胶质瘤106例疗效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胶质瘤106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自2008年5月~2012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收治的106例脑胶质瘤病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约为42岁,根据脑胶质瘤临床治疗的相关评价标准,对于收治患者病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06例脑胶质瘤患者经临床治疗后,79例患者的病症得到完全缓解,约占比率为75%,18例患者经治疗后病症出现明显好转,约占比率为17%,另有9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没有明显变化,约占比率为8%,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2%,并且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人体功能状况评分均在80分以上,日常生活能够实现自理。结论 中西医结合进行脑胶质瘤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胶质瘤;治疗;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观察分析;意义
临床中,脑胶质瘤也被称为是脑神经胶质瘤,它通常发生在人体脑神经的外胚层,在脑部肿瘤发生情况中约占到40%~50%的比例,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脑部肿瘤疾病[1]。在进行脑胶质瘤治疗中,基本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但是由于脑胶质瘤生长发生过程中呈现出浸润性的生长变化,和人体脑组织之间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分界线,因此,进行手术切除治疗过程中,很难将脑胶质瘤进行完全切除,仅仅通过手术切除方式进行脑胶质瘤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切除治疗后6个月以内的死亡比率在50%以上,相对比较高。针对这种情况,在通过手术切除方式进行脑胶质瘤治疗后,往往还需要采用放疗、化疗或者是中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辅助治疗,以实现脑胶质瘤患者病症的改善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下文将以某医院收治的10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情况为例,对于中西医结合进行脑胶质瘤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自2008年5月~2012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收治的106例脑胶质瘤病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约为42岁。在对于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临床检查与诊断中显示,其中,有72例患者的脑胶质瘤发生在大脑半球皮质下颞叶,属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8例患者脑胶质瘤发生与枕叶,另有7例患者的脑胶质瘤属于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13例患者属于脑干少枝胶质细胞瘤,此外,还有13例患者的脑胶质瘤发生与脑室壁,属于室管膜瘤。所有脑胶质瘤患者在接受临床检查与诊断中均显示有颅内高压和定位等症状,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出现障碍,并且随着肿瘤对于患者不同部位脑组织的侵犯出现不同的定位情况。在对于患者病症进行检查诊断中主要采用脑CT或者是MRI方法,对于患者的病症进行检查诊断,同时对于患者脑胶质瘤发生的部位以及脑胶质瘤大小、数量等情况进行确定。
1.2方法 在对于上述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治疗控制过程中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首先通过手术切除方式,对于患者的脑胶质瘤进行切除,并在患者手术切除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身体恢复状况,在患者身体恢复比较好的情况下,保证患者血液检查的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时,对于生活能够自立的患者,采取放射性治疗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对于手术患者进行放射性辅助治疗过程中,使用钴或者是直线加速器,以两野对穿照射方式首先对于患者手术前脑胶质瘤大小在头部的体表投影进行描绘,并注意向周围扩大2cm,放射治疗过程中,注意中心平面的剂量保持为35Gy,然后通过缩小对野范围,对于患者的原发病灶区进行加量治疗,加量保持在40Gy~50Gy之间。此外,在对于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为了防止患者颅内高压症状的发生,对于患者进行放射治疗过程中注意首先进行小剂量的放射治疗,每天照射剂量保持为1Gy,1w照射次数为1~5次,进行1次/d左右轮照的对野照射治疗。此外,对于患者采取放射性时,同时给予患者一次0.75mg地塞米松片进行辅助治疗,在患者放射治疗结束后,地塞米松片的口服量逐渐减少至停用。最后,在放射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结合患者身体状况,通过口服环己亚硝脲片进行辅助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变化,注意通过服用20%的甘露醇进行治疗控制。其次,在通过中医治疗方式进行患者脑胶质瘤治疗时,需要在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第1d起开始服用包含天麻钩藤饮加全虫、蜈蚣等成分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1剂/d,水煎2次后在早晚饭之后1h进行服用,一直到患者放射治疗疗程结束。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在通过上述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患者病症治疗期间,注意采用脑CT或者是MRI方法对于患者病症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并注意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定期对于患者的病症恢复状况进行随访观察。此外,在对于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中,如果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