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及练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快乐常在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及练习题
(一)而
词 性
用 法
释 义
连词
①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
②表示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③表示承接关系
就,接着,或不译
④表示转折关系
但是,却
⑤表示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
⑥表示修饰关系
地,着,或不译
⑦表示因果关系
因而
⑧表示目的关系
来
代词
⑨表示第二人称
通“尔”,你,你的
1、[即时小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答案:(1)② (2)⑤ (3)⑦ (4)⑨ (5)⑧ (6)④
(7)① (8)③ (9)⑥
2、当堂检测:
判断“而”在文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①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②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④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⑤而思也。三思⑥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⑦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⑧而。
答案:①连词,并列关系;②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③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④连词,递进关系;⑤连词,修饰关系;⑥连词,承接关系;⑦代词,同“尔”,可译为“你”;⑧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二)何
词 性
用 法
释 义
代词
①单独作谓语,问原因
为什么,什么原因
②作宾语,代处所,事物
什么,哪里
③作定语
什么,哪
副词
④表示提问(动词前)
为什么
⑤表示程度(形容词前)
多么,怎么,怎么这么
1、[即时小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
答案:(1)③ (2)① (3)④ (4)② (5)⑤
2、当堂检测:
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徐公①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②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③何也?其所据④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⑤何其大也!然⑥何人能忘情耶?⑦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⑧何如?
答:
答案:①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②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③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④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⑤副词,可译为“多么”;⑥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⑦可译为“凭什么”;⑧可译为“怎么样”。
(三)乎
词 性
用 法
释 义
助词
①表示疑问语气
吗,呢
②表示反问语气
呢
③表示推测语气
吧
④表示感叹语气
啊,呀
⑤表示句中停顿
不译
⑥形容词、副词词尾
……的样子,……地,或不译
介词
⑦相当于“于”
在,或不译
1、[即时小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
(2)郁乎苍苍(《赤壁赋》)( )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并序》)( )
答案:(1)① (2)⑥ (3)④ (4)② (5)③ (6)⑦ (7)⑤
2、当堂检测:
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①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②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③乎!而王胡为④乎如此好乐?若恢恢⑤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⑥乎?
答:
答案:①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②相当于“于”;③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④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⑤助词,词尾,不译;⑥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四)乃
词 性
用 法
释 义
副词
①表示承接
就,于是
②表示范围的限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