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英文版翻译策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周报》英文版翻译策略《北京周报》由中国对外宣传单位北京周报社主办,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政府的各种重大方针政策,表明中国对某些国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北京周报》 现有英、日、法、德和西班牙五种文版以及对非洲发行的《中国与非洲》英、法文版,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
《北京周报》英文版新闻标题的翻译策略
新闻重在标题,标题是对报道的浓缩,好的标题一是能给新闻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因而报刊新闻标题的写作与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异化翻译新闻标题。中文原稿的标题意义清晰时,为了不使英文读者有理解上的困惑,就要采用异化翻译的方法,比如“富人,穷人分区而居?” 就可以译为“Should Rich and Poor Live Apart?”,“布什的南亚之行”可翻译成为“A Passage to South Asia”。这两个新闻标题都是采取异化翻译的方法,读起来简单明了,使英语读者一看新闻标题,就马上知道该报道的主要内容,从而被深深吸引。
归化翻译新闻标题。如果中文标题过长,用几个字或短语无法进行概括,直接翻译很难满足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就需要采取归化翻译的方法。例如“民营经济促进中国发展”这个标题如果字对字译成“The Private Sector Propelling Chinas Industry”,作为新闻内容还算可以,毕竟是非常忠于原文了,但是作为新闻标题,就显得过于冗长直白,没什么语言色彩,从而无法吸引英语读者。《北京周报》的译者采取归化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Fueling The Engine”, 寥寥几字就形象地传达出该报道的主要内容。该译文还使用暗喻修辞方法,把中国发展比作引擎,把民营经济比作动力燃料,民营经济的发展促使国家经济发展这个引擎更加有力地前行,从而彰显出民营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
《北京周报》政治类新闻报道的翻译策略
《北京周报》的一些专栏主要报道有关中国的重大事情以及专家、学者的有关分析评论文章,因而在翻译这类内容时,应严格按照“信”的翻译标准,从内容、形式以及语言风格上忠实于原文,准确地传达出原意。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一般都采取异化翻译的方法。比如胡锦涛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说道:“毋容置疑,中美国情不同,双方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相互之间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不断增强互信基础。”其英文翻译是:Admittedl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iffer in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it is only natural that the two sides may disagree on some issues. What is important is to respect and accommodate each others core interests and major concerns, appropriately handle the sensitive issues and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of mutual trust. ①该英语译文基本上采取的是异化翻译策略,进行字对字的直译,这样就避免了歧义,忠实地传达出领导人的意愿。
缩略词采取译出全称的方法。缩略词在新闻评论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且又属于政治专有词汇,如“三农问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一府两院”等。这类词语概括性很高,每一个字都有其政治背景内容。翻译时,应按字面直接翻译,有的则加以适当的解释,这样才能使那些不熟悉中国政治背景的西方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比如:去年常委会听取审议的“一府两院”11个专项的工作报告。②其译文为:The Standing Committee listened to and deliberated 11 special work reports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last year.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译者直接译出“一府两院”的内容为 “the State Council,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敏感性词语,采取模糊性翻译方法。报道中由于政治立场不同,涉及某些敏感性词语的时候,应采取避实就虚的模糊翻译原则,在清楚其有关背景及事件来源的前提下,将其具体内容可以略去,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