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五章课件》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公德缺失现象 ; 公德缺失现象; 现在社会上 有哪些缺失公德的现象呢?; 公德缺失后果之一(社会失序); 公德缺失的后果(车祸); 公共生活发展的历程;一、公共生活及其特征; 强调公共生活和社会公德的现实背景;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 、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水平 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公共生活的主要内容
公共秩序:维持公共生活的前提条件,
公共卫生:公共生活得以健康开展的必要条件,
公共设施:公共生活可以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
公共安全:公共生活得以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
公共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的核心内容。;二、公德及其意识培育;2、现代公德的内容;二、公共环境需要的公德; 公共交往需要的公德;上海“通缉”社会公共生活 七大不文明现象 ;通缉令四:非法小广告 ;树立公德意识和公共精神;别挤了,别挤了!;(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人们在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便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二)、有序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传统的交易方式:面对面。经营者、消费者。
现代的交易方式:不见面。电子政务、网络经营。更需要共同遵守公共规则,从而协调每个人的行为,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公共社会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但是公共生活中依然可见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2、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 ; 不文明统计;;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 现代化呼唤社会公德;;
;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第二、基础性。;第三、继承性;; 名 人 名 言;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二)、文明礼貌;需要强化教育的6种礼仪:;(三)、保护环境; (四)、爱护公物;(五)、遵纪守法;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3、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2)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
行为
;(二)、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网络消费成为消费又一热点,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等大大增加。;2、网络是把双刃剑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对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3、大学生应当加强网络生活中的公德自律;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不在于制裁违法,而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法的指引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形式实现,告诉人们可以作什么(授权性指引)、不得作什么(禁止性指引)、必须作什么(义务性指引)。;(二)、预测作用;(三)、评价作用;(四)、强制作用;(五)、教育作用;二、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1、基本精神
(1)立法目的:
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极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2)、基本原则;2、主要内容;(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根据不同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罚款处予200元以下、200到500元、500到1000元、3000元以下、5000元以下5个不同挡次。
行政拘留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性质区分为5天以下、5到10天、10到15天、合并执行不超过20天。
;(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4)、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6年3月起施行 ;处罚范围更加具体
此外,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种类只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新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