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二物理期中知识回顾.ppt

发布:2017-06-18约8.22千字共6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入射角和反射角各为多大? O A N 光的反射 0度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的反射定律 1.光路具有可逆性,即光路是可逆的 2.若垂直入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将按原路反射回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 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反射定律 漫反射 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反射定律 漫反射使我们能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漫反射使我们能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 凡是因反光而看不清楚的都是镜面反射造成的。 凸面镜发散光线 凹面镜会聚光线 知识回顾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平面镜对光的反射能力比较强。 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数学知识理解为: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 猜想与假设 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平面镜、刻度尺、蜡烛、火柴、白纸 平板玻璃、刻度尺、蜡烛、火柴、白纸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变换成理想、简单的过程或现象来研究处理的方法。 设计实验 设计表格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放大、等大或缩小) 1 2 3 进行实验 用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前,把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使之与像重合,看上去好象点燃似的观察物、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和物的大小关系,改变点燃蜡烛镜面的距离,重做几次试验,多次测量。 分析论证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且平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研究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并画出像的位置。 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用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 光 路 图 o 1.过入射点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垂直符号) 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作 图 平面镜成像 o 作 图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毫秒等 换算关系 1年=365天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秒=1000毫秒 结构 原理 有节律的、均匀的振动。 振针 纸带 振片 线圈 接线柱 永久磁铁 限位孔 复印纸 工作电源 电压4—6V 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 计时特点 每打两个点的间隔时间为0.02秒 甲图中AB两点间的时间是多少? 乙图中AB两点间的时间是多少? 甲图中A到F两点间的时间是多少? 乙图中A到F两点间的时间是多少? 0.02s 0.10s 0.02s 1.8s 1.0s 声 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知道音调、响度、音色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能举例说明超声和次声在实际中的应用 4.能举例说明防止噪声的一般途径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 。 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你能否根据生活现象和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 振动 停止 “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说法正确吗? “有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吗? 如图1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 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 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 _______。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 面上去做,会发生什么现象? 发声物体 在振动 只看到小球多次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 思考 在上述实验中小球起什么作用? 将音叉振动时的微小形变放大。 转换法:声源的振动难以观察可通过实验转换为纸屑的跳动、水花的飞溅、乒乓球跳动等易观察的现象。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疏密波的形式传播的 2. 声音的传播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物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它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声音传递物体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神七”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