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高峰论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筑结构高峰论坛
汶川地震五周年工程抗震设计与新技术应用研讨会(二号通知)
(2013年4月14-16日 中国·成都)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结构》杂志社
承办单位:《建筑结构》杂志社
协办单位: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 上海学汇消能减震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会议宗旨
自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国工程抗震界经历了不平凡的五年,除了与国人一起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恢复重建的奇迹外,还通过艰辛的努力推动了我国抗震设计等相关技术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国内外学者以汶川地震中典型的建筑结构震害为基础,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关于建筑破坏、多道抗震设防、弹塑性分析、防连续倒塌分析、性能化设计、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整体性、防震缝设置、砌体结构延性和楼梯间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讨论,最新版的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也在业内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正式实施。为及时总结汶川地震五年来我国在工程抗震设计等方面新技术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抗震设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举办“汶川地震五周年工程抗震设计与新技术应用研讨会”。热忱欢迎全国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技术研究、灾区重建与施工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人员参会。
二、会议安排
即日起接受投稿和报名。会议地点:成都市天邑国际酒店(地址:成都市二环路西一段2号(碧云路118号))
日程安排:2013年4月14日报到,15日全天开会,16日全天组织考察北川老县城地震震害遗址和新北川灾后重建。
报到现场将有旅行社组织会后成都周边景点自费观光考察(景点推荐:九寨沟、黄龙3日游;峨眉山、乐山2日游;天台山、平乐古镇2日游;蜀南竹海2日游等)。详见后面的附件。
三、论文征集
论文征集主要范围:1)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与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启示;2)汶川地震中典型建筑结构的破坏机理与抗震和重建等问题探讨;3)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发展与应用;4)建筑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的发展与应用;5)工程抗震鉴定、加固改造和施工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6)我国最新高规、抗规、混范、钢规等修订内容介绍;7)工程结构减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发展;8)国内外近年来大震震害相关研究成果;9)结构设计与研究的其他方面的内容。
截稿日期为2013年3月25日,投稿邮箱:jzjgzk@(唯一接收稿件的方式),提交论文时请注明“汶川地震会议投稿”。论文请使用word2003严格按照格式排版,详细要求可登录《建筑结构》网站()(点击“投稿”“稿件版式”,下载即可),请务必在稿件中注明联系人的姓名、电话(手机)、单位名称和Email。
**特别提醒:被录用论文将在《建筑结构》2013年5月底出版的增刊中以专栏形式刊登(具有正式刊号),开会时暂不出版和发放,将于5月底统一邮寄给作者。
四、会议部分主题报告(排名不分先后)
专家 单位 题目 邱 建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总规划师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设计 王亚勇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工程抗震研究所原所长,
院顾问副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题目待定 戴国莹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建筑结构电算结果工程判断的若干问题 吕西林 同济大学 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高层建筑消能减震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 双聘教授 重视抗震的基础研究 叶列平 清华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于结构构件重要性评价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冯 远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减隔震技术在灾后重建中的应用 霍文营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结构院院长 从汶川地震结果反思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王立军 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院 总工程师、
新版《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1) 主编 《钢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相关的内容报告 周 云 广州大学 校长助理 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研究中心 主任 防屈曲耗能支撑设计与应用 韩小雷 基于性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 题目待定 胡德鹿 原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汶川大地震?陕西震情分析与研究》技术要点 五、会议招商
本次会议提供会场展位等宣传形式。因布展场地有限,需展位者请及早联络我们。具体招商条件可来电垂询。
六、会议费用及报名方式
(1)会务费
不参加北川县城考察:1200元/人;参加北川老县城地震震害遗址和新北川灾后重建考察:1500元/人;
投稿录用并已缴纳版面费的作者(仅限一位),参会时只需分别补交200元/人(不参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