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文学类阅读之小说(Word版,含解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2016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 ~16题。
会明
沈从文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
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
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
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
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
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
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
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
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
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像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
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
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
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
情。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
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
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
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
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
的人,就很风光地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
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
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
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插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摇头,他就慢慢地一面
含着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这慷慨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
子弹箱安置了它,到第二天一早,木箱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新的兴
味所牵引,把战事的一切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
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
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
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
自己却赤了膊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
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
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 “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
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
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
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
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有删改)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 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 分)
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 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 分)
【答案】
13.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战争如拖到六月,死伤士
兵的腐烂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