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太客运专线跨314省道特大桥施工设计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工程概况
跨314省道特大桥位于Z9标段,中心里程DK157+459.15。本桥为11-32双线简支箱梁和1-(48+80+48)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本桥为跨314省道面设,位于R=8000m曲线及-1.34%坡道上。跨越省道时的连续刚构采用悬灌法施工。本桥道孔32米双线简支箱梁采用现场满布支架浇筑。本桥10、11、13号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5~6号墩采用矩形空心墩。其它采用圆空心墩,1~2号墩基础采用挖井基础,3~5、7~9采用明挖基础,其它采用桩基础。
二,技术标准
线路等级:客运专线,近期兼顾货运;
正线数目:双线;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以上;
正线线间距:4.6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高速列车--动车组,中速列车--SS9,货运--DJ1;
牵引质量:高速列车:400~800t,中速列车:900~1000t,货运:5000t;
三,主要工程量
桩基础砼
承台及明挖基础
墩台身
墩帽托盘垫石
现浇箱梁
一级钢筋
二级钢筋
四,工期安排
桩基、承台 2005年11月15日~2006年 3月15日
墩台身 2006年3月15日~2006年 10月15日
托盘、顶帽、垫石2006年8月15日~2007年 2月15日
5#墩T构2006年9月15日~2007年 5月15日
6#墩T构2006年9月30日~2007年 5月15日
五,主要部位施工方法
1,临时工程及水电
a,施工主要水源来自深水井,采用大功率水泵抽送,并以车辆运水配合。施工用电在跨314省道特大桥下设一座500KVA的变压器,以供大施及搅拦站用电。
b,施工住地设在314省道旁距大桥主跨约200米,住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可居住施工及管理人员300人以上。具体布置详见附图。
c,在大桥6号墩右侧设S1000全电脑控制搅拌站一座,生产能力每小时50方砼。具体布置详见附图。
d,施工便道共分二条,第一条自6号墩左方进入山谷,绕回上至7号墩上方,再继续向上,经过10号墩与9号墩中间下至12号墩,绕过12号墩后再盘向14号台。便道在9号墩时就绕回到8号墩上方可施工8号墩。7号墩虽在山腰处,但标高很低,开挖后可在山脚下施工。第二条便道自5号墩旁碎石场起经过5号墩与4号墩中间向山坡上盘沿,可以施工3号墩和2墩,便道再继续进入山谷绕至对面山上可施工0号台和一号墩及第一跨现浇段。便道路面宽至少为4.5米,纵坡不大于10%,困难地段不大于15%,以利于重车上山,在绕弯处或可行的地段设置汇车点或避车道,汇车点尽量通视以利于行车。便道详图见附图。
2,桩基施工
a,人工开挖孔之前应清除现场四周及山坡上悬石、浮土等一切不安全因素,精确放出孔桩中心,并设置骑马桩,孔口附近设置临时水准点,便于随时检查孔径、孔深及倾斜度。孔口四周砌筑高出地面30cm围护,并安排好弃渣提升设备,布置好弃渣通道。施工场地设置围拦并标识醒目标识牌。挖孔机具必须配套。
挖孔桩施工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不间断的快速进行,每一桩孔开挖提升弃渣等作业率先准备好紧密配合。
挖孔过程中,开挖和护壁两个工序必须连续作业,以确保孔壁不塌。应根据地质、水文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支撑和护壁方法,护壁模板采用1.5mm钢板制作,护壁采用C15号混凝土10厘米厚。
挖孔过程中须随时检查桩孔尺寸和平面位置,防止偏差,并注意安全。井下工作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和安全绳。提取弃渣的机具必须每日检查。挖孔深度的加大应经常检查孔径内二氧化碳度,如感觉不适应增加通风设施。
孔内如用爆破施工,应采用浅眼爆破法,炮眼附近要加强支护以防止震塌孔壁。应采用电引爆,爆破后应通风排烟,待检查孔内无毒害后施工人员方可下井施工。孔内渗水情况应注意做好孔内排水工作。
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检查和处理孔底和孔壁浮渣。孔底必须平整,地质情况必须符合要求以保证桩基质量。
b,钢筋笼制作吊装
安装钢筋笼前,先用检查器检孔。检查器下至孔底,确认孔径、孔深及倾斜度合格后再下钢筋笼。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地集中加工制作。为保证钢筋具有足够的保护层,在钢筋笼的四周设钢筋耳环。钢筋笼采用汽车起重机吊装入孔,吊装时在笼内加设支撑,避免笼体变形。吊装就位后将其固定在孔口平台上,以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掉笼或浮起。
c,灌注桩时确保桩的混凝土质量稳定均匀,砼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砼罐车水平运输,本桥桩孔内应是无水孔,不需水下灌注,灌注时采用串桶滑下,振捣均匀连续密实,串筒口与砼顶面不得超过2米,
3,承台及扩大基础施工
a,桩基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进行承台施工。首先调整墩或桩顶预留深入系梁的钢筋,对深入的钢筋按设计要求形状成型。准确测量放出系梁中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并准确安装上层墩柱钢筋。
扩大基础开挖作业方式以机械作业为主,采用反铲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