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桥施工方案-石武客运专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 1 -
2 编制范围 - 1 -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1 -
4施工组织机构 - 2 -
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 3 -
6施工工期安排、保证工期的措施 - 8 -
7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 8 -
8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 9 -
9劳动力组织计划、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检测实验仪器配备 - 9 -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编制依据
(1) 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定;
(2) 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客运专线相关验收标准、施工规范;
(3) 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4) 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
(5) 设计文件(含设计技术交底)、设计图纸。
(6) 局指下发的《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湖北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 现场调查所获得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
(8) 企业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工程实践积累的施工及管理经验。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工法;
(9) 可资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
(10) 国家及地方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民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与技术标准。
1.2相关标准及技术条件
1.2.1客运专线铁路相关标准;
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1.2.2客运专线铁路有关施工技术指南及技术条件;
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3-2005)
2)《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2 编制范围
新建铁路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DK1066+750框架小桥工程的站前工程(不含无碴轨道块的预制和轨条铺设)的施工。
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新建铁路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DK1066+750框架小桥工程,本框架用途:交通。
3.1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2)设计速度目标值:基础设施350km/h
(3)正线数目:双线
(4)正线线间距:5.0m
(5)最小曲线半径:7000m
(6)最大坡度: 20‰
(7)到发线有效长:650m
(8)牵引种类:电力
(9)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
(10)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11)轨道类型:无碴轨道
3.2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1 C35混凝土(翼墙框架身) m3 190.2 2 C35混凝土(出入口冀墙) m3 276.4 3 C35混凝土(框架涵身) m3 325.2 4 C20素混凝土(顶部防护层) m3 7.4 5 涵身钢筋 t 50.7 6 箱顶TQF-1型防水层 m2 231.2 4 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部人员组成如下:项目经理张福军,副经理张德才,总工郑晓光。技术负责人关贞宝,质量负责人郑卫东,安全负责人崔佳,物资设备负责人秦兆林,计划合同负责付亚红。下设一个桥涵作业队。队长张军,技术主管王昆。
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5.1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组织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工期要求和进度安排确定进行施工顺序的合理安排施工,DK1066+750处框架小桥位于架梁通道上,为保证架桥机能够顺利通过先施工框架小桥,为该段桥梁架设做好准备。
5.2施工方法
5.2.1地基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对框架小桥处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本框架小桥基底等同于本段路基处理方法,要求地基承载力大于等于180kpa。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5.2.2基坑开挖方法
待地基处理完成后(CFG桩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基坑开挖,土质基坑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进行放坡施工,必要时加设挡板或适当放缓边坡。
基坑渗水时,在基坑内设集水井,采用抽水机排出坑外,保持基坑处于无水状态,当基坑开挖到接近设计标高时进行CFG桩桩头处理,做好桩冒。并将基地处理平整。基底到达设计标高和岩层后,采用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
5.2.3基础施工
基坑开挖完成后按照设计图纸的几何尺寸进行施工放线,支立基础模板,钢筋绑扎,基础混凝土浇筑。
5.2.4涵身及底板
5.2.4.1钢筋制、绑扎、安装
⑴钢筋制作
钢筋全部集中在驻地钢筋场内采用机械辅以人工加工,材料统筹规划利用和材料的规范化管理。
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浮皮、铁锈等均清除干净;加工后的钢筋,应平直,表面无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钢筋弯制和末端弯钩符合设计要求,受拉热轧光圆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