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含必修3和选修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市第X中学
201—2012学年第学期期中考试年级试题
试卷Ⅰ.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D.野兔和鹿的关系为竞争关系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捕食链中能量和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 ②物质是可循环的 ③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 ④能量是单向流动,可循环的⑤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流动的 ⑥能量不是伴随物质而流动的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如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f为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f表示的是CO2,则该图解表示生物圈的碳循环,且(、、、、e)→f过程都是存在的
B.的同化量越大,流向和e的能量就越少
C.图中的生物一定是自养生物,、、、e一定是异养生物
D.图中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植物开花需要信息素的刺激
B.昆虫性信息素占信息素的少部分
C.烟草植株受到蛾的攻击产生一种信息素
D.蚜虫受到七星瓢虫的攻击时,产生一种信息素,附近其他蚜虫感知后会离开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
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
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
.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12.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1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14.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