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销商声誉、媒体关注及IPO首日抑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承销商声誉、媒体关注及IPO首日抑价 摘 要: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媒体关注;承销商声誉;地方媒体报道;IPO首日抑价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7)02-0035-07
一、引言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是公司重要的财务政策之一,其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公司是否能募集到发展所需资金,而且会对公司形象产生重要影响。承销商作为股票发行公司聘请的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全程参与公司的股票发行活动;一般来说,承销商主要通过佣金等形式获得收益,因此在监督发行公司的同时,更倾向于与发行公司结合成利益共同体,进而帮助客户更好地兜售股票。特别是在我国IPO核准制下,承销商与发行公司间的利益交换更为明显,承销商很有可能利用媒?w工具来为公司攫取更多利益
媒体作为IPO市场中重要的信息中介,通常会对投资者预期及行为产生影响,近年来更是成为引起股票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Merton,1987;Tetlock,2007;Tetlock等,2008;Fang和Peress,2009)。研究表明,媒体报道不仅影响IPO定价效率和首日表现(熊艳、李常青和魏志华,2014;张雅慧等,2011;黄俊和陈信元,2013;Pollock和Rindova,2003;Liu等,2014a;Bajo和Raimondo,2016),而且会影响公司IPO长期绩效(Liu等,2014b);鉴于此,新闻媒体成为IPO过程中的主要市场推介工具也就不足为奇了。研究发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公司不会忽视新闻媒体在IPO期间扮演的重要角色,相反会主动实施媒体披露管理(汪昌云等,2015a;王木之和李丹,2016)。具体表现为,利用媒体进行新股宣传,以吸引更多投资者来认购新股(Cook、Kieschnick和Van Ness,2006)。以上证据表明,IPO过程中,承销商为客户塑造更好的舆论地位、宣传新股、获得更多市场认可,是有利可图且有理可依的
为此,本文以2006―2014年我国A股上市的1107家IPO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以全文方式检索公司的新闻,得到19484条媒体报道,重点关注承销商对上市公司媒体关注度、从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实证发现,媒体关注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符合“注意力驱动效应”,媒体报道提高了首日抑价;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影响IPO首日抑价;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尤其是来自地方媒体的报道。进一步研究发现,IPO发行制度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的影响增强
本文主要贡献在于,一是发现承销商利用媒体报道影响IPO首日抑价,即媒体报道是承销商提高IPO首日抑价的中介变量;二是找到了IPO期间承销商影响媒体的证据,承销商声誉越高,IPO公司的媒体关注越高,特别是来自地方媒体的报道;三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承销商声誉的影响,发现随着IPO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深入,承销商声誉对上市公司媒体报道影响增加
论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启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媒体报道对IPO首日表现的影响
已有研究发现,媒体为投资者提供了大量信息,媒体报道的内容引导投资者加深对企业的认知,缓解投资者之间以及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公司的信息透明度。Fang和Peress(2009)发现媒体关注度与股票收益负相关,媒体报道具有“风险补偿效应”。熊艳等(2014)发现媒体报道提高了一级市场的定价效率,能够显著降低询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散户投资者占比高,在此情境下,受限于有限的认知能力,被媒体高频率报道的公司更有可能捕获投资者的注意力,引起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关注,投资者的持续关注带来股票购买压力和购买行为,这使新股在上市首日表现更好。Barber和Odean(2008)研究发现,媒体新闻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具有“注意力驱动效应”,提高了股票收益率。Bajo 和Raimondo(2016)则发现,IPO期间媒体报道有助于激发投资者购买需求,媒体报道与IPO首日收益正相关。IPO前期的媒体报道量与IPO抑价显著正相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