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7.1概述 1
7.2设计依据 1
7.3设计思想及目标 2
7.4系统的设计 2
7.4.1系统的构成 2
7.4.2用户终端分布表 4
7.4.3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4
7.4.4系统指标分配 5
7.4.5系统可靠性措施 5
7.5信号来源 5
7.6系统设备选型 5
7.6.1 调制器 5
7.6.2 混合器 6
7.6.3干线放大器MW-40 7
7.7系统特点 8
第七章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7.1概述
电视作为一项娱乐节目,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电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资讯娱乐生活。先进的有线电视系统汇集了当代电子技术许多领域的新成就,包括电视、广播、微波传输数字通信,自动控制、遥控遥测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人们通过电视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新闻大事,政治风云变化,把握国际金融和商机动态,学习和探索自然科学及高新技术发展,领略世界风情,关注体育新闻及精彩时刻,欣赏国际电影和流行音乐;它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打破行业界限;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电话机、电传机和游戏机等融为一体,进行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多功能处理,从而给人们工作、学习、卫生保健、商业购物带来极大的方便。
电视作为一种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由简单的黑白单频道无线广播,到今天的全频道无线、有线、微波、卫星和互动电视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次革命。
7.2设计依据
梧州市新世纪大厦、新世纪商贸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标书及相关图纸;
GY/106—93《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B6510—80《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J《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J79—85《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
GB11318.5—89《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和部件可靠性要求与试验方法》
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7.3 设计思想及目标
按照标书的要求,我们在为大楼设计有线电视系统时,充分考虑未来广播及信息宽带网络的发展要求,有线电视传输部分将采用双向传输方式,为有线电视系统升级为宽带网络打好基础,同时考虑到有线电视系统建成后物业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自办闭路电视、FM调频广播节目的要求,设计及配置相应的编播设备。
有线电视系统各项电气技术指标不但要符合设计要求,还要有高度的可靠性、稳定性及简易的操作维护性,并且将来需要时,计算机通讯中心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整个有线电视系统进行监控和信息交换,使之能与中心的其它系统有机的组成一个整体,发挥最大的效率及效益。
7.4 系统的设计
7.4.1 系统的构成
按照标书设计要求和大楼的具体使用情况,我们设计了下面方案:
系统节目源由三个部分组成:城市有线电视网、卫星接收节目和VOD自办节目。前端设备是一套高品质、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的自办节目。主要由DVD、录像机,混合器等设备组成。各个自办节目有独立的调制解调器,可以观看定时播放的自办闭路电视节目,也可以通过调频收音机收听有线调频广播。
本系统在屋面设置三个3米高精度天线,分别接收亚洲3号卫星、亚洲2号卫星、泛美4号卫星的12套节目,经邻频调制后进入混合器 。
干线传输部分和网络分配系统全部采用高品质物理发泡四层屏蔽同轴电缆。来自前端的有线电视信号电平经调整, 再与自办的节目混合,通过干线双向放大器放大,经传输分配网络合理均匀地分配到各用户终端。
调制器、混合器、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终端盒等设备全部采用0—750MHz双向高质量设备,确保电视画面的高质量、清晰洪亮的伴音及视频宽带网的双向传输。
分配与分支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置及安装相应电平衰减量分支器/分配器,用户插座采用高隔离度带可双向传输的有线电视插孔和FM插孔的双孔插座。设计用户终端电平70±5dB,信噪比不低于46dB。
系统是由前端设备、干线、分配分支部分三大部分组成。如下图
系统结构示意图
7.4.2用户终端分布表
西区楼 地下 1F 2F 3F 4F 5F 6F 7F 8F 数量 4 12 11 18 26 8 30 17 17 西区楼 9F 10F 11F 12F 13F 14F 15F 16F 数量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办公楼 2F 3F 4F 5F 6F 7F 8F 合计 数量 4 4 4 6 8 7 4 316 以上点数分布是遵照招标文件与设计图纸的要求。
7.4.3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名 称 指 标 系统输出端口信号电平 70±5db 任意频道内电平差 ≤12dB 相邻频道间电平差 ≤2dB 输出端口相互隔离度 ≥30dB(4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