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融学 曹龙骐 第四版 第9章 货币需求.ppt

发布:2017-01-23约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f (Y,W;rm ,rb ,re,1/P·dp/dt;U) 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代表人物 该学派也称货币学派,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为代表。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M——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量,即名义货币需求量    P——一般物价水平   M/P——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的货币需要量      Y——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    W——物质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rm——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    rb——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    re——非固定收益债券(股票)的收益率    1/P·dp/dt——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即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    U——货币的效用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因素 (1)Y作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对货币需求具有重 要作用,进而推测货币存量与Y的比值(也可称V)是 相对稳定的,所以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2)W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3)rm说明货币主义考察货币的口径已大于过去各学派对 货币考察的口径; (4)rb和re说明人们可以持有多种货币形式,其机会成本就 由相对于货币的各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和由分别相对 于货币的债券和股权的预期报酬率来表示; 3.这一公式认为: 这一公式认为: (5)1/P·dp/dt属于机会成本变量,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6)V指收入以外的影响货币效用的其他因素若将上式中括号内的决定因素用符号K表示,则有:     M/P=KY 或 M=KPY 或 MV=PY 其中V=1/K,意即货币需求函数是货币流通函数的倒数。 五、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析 考察对象的演变是从金到纸币再到一切可称为货币的金融资产,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考察范围从宏观总量到既宏观又微观。 对影响货币需求变量的深化过程,就是从f(Y)发展为f(Y,r),并不断纳入更多自变量的过程。 结论:对货币需求的研究虽然越来越细,但计算却越来越困难,还需要我们作科学的艰苦探索。 第三节 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二、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确定方法 三、多项挂钩和单项挂钩法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货币需求从本质上分析是重要的,但富有实际意义的还是量的分析。符合经济发展的货币需要量既是货币供给的标的,又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依据。 1. 权变法 代表人物: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创立者凯恩斯。 理论依据:国民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实物部门的干扰。 主要措施:实行国家干预,在财政政策上,搞所谓“补偿性财政”;在货币政策上,主张采取“相机抉择”的办法。 结果:20世纪60年代末后,世界各国相继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备受责难;加上新货币主义的崛起,使之遭受冷遇。 代表人物: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理论依据:在所有经济变量中,货币最重要。 基本思路:国民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民经济混乱的多数情况来自货币部门;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有许多不定因素;当今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政策所追求的目标大都是多重的;“政府不可信”,“货币管理当局不可信”。 主要做法:确定货币的定义;选择一个合适的货币增长百分比。 2.规则法 优点 缺点 权 变 法 可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经常性货币供需均衡 主观随意性太强,货币需要量难以计算,可信度不高 规 则 法 操作简单,便于中央银行控制,以不变应万变 不能把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量挂起钩来 权变法与规则法的比较 二、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测定方法 1. “1:8”的经验数据 原理:马克思货币需要量公式。 方法:公式倒推,即 M=PT/V 转换为 V=PT/M  但M的确定必须是选取正常年份的货币流通量, 此年份货币流通量近似货币需要量。 失效: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各种相关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方法失去了实用价值和应有意义。 即中央银行确定一个货币供应量增长的绝对额指标,作为计划期的货币供应依据,年度货币调节的任务就是努力使货币供应增量不突破这个指标。 一般说来,制定这个定额指标的依据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因而它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实践中由于计划指标很少能严格控制住,所以执行结果并不理想。 2. 定额法 公式: M =Y + P  式中,Y表示经济增长率;P表示物价的预期或计划 的上涨率;M表示名义的货币需求增长率。 优点:思路要宽阔得多,主要体现在考虑了P的变化。 问题:在开放价格的条件下,求证物价上涨率是一个复杂而不易解决的问题;决定货币需要量还有除Y和P外的其他很多因素,这些因素的叠加和消长,往往会使货币需求增长率距Y和P的算术相加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