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的焊接与调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 题: 收音机的焊接与调试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成 绩: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学院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目的作用
1.掌握收音机的设计、组装与调试方法。
2.掌握与收音机有关的高频
二、步骤及要求
1.将印制板图与电路原理图进行对照,判明各元件在印制板上的位置;
2.根据元件清单,检查元器件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在印制电路板上认真正确焊接各元件,并进行测量和调试,最后按照说明安装产品。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振频率(其频率较外来高频信号高一个固定中频,我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变频(图中A-A处)。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一个新频率,即通过差频产生新中频,(图中B处)。
图.1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图
在本机中,C1a、T1组成天线输入回路,V2、T2、Clb、T3组成变频级。V2为变频管,T3初级为变频级负载,T2、Clb组成本机振荡回路C3为振荡耦合电容。T3、V5、T4、V6组成一级中放三极管检波电路,T5的初级线圈为V7、V8的负载,T5为音频推挽输出变压器,T6为自耦式功率输出变压器,Rp为音量控制电位器(带电源开关)。C9为音频耦合电容,同时V6、R4、C5、V5组成自动增益控制电路。R8、C4组成电源滤波电路,R2可以调节V2的直流电流,R4为V5的直流偏置电阻,R9为调节V7、V8的偏流,R12为调整V9、V10的偏流。2CBIc正向压降起稳定电压的作用及控制V2、V7、V8的偏流的作用。图.2是中夏S66D型收音机的原理电路图。为了分析方便,它的工作过程可以画成方框图,如图.3所示。
图.2 S66D型六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原理图
图.3 S66D型六管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框图
输入调谐电路
输入调谐电路由双连可变电容器的CA和T1的初级线圈Lab组成,是一并联谐振电路,T1是磁性天线线圈,从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调谐电路的谐振选出需要的电台信号,电台信号频率是f=1/2πLabCA当改变CA时,就能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中频只是改变了载频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好地得到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并滤除高频后得到的音频信号(图中D处),再经低放和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变频电路
本机振荡和混频合起来称为变频电路。变频电路是以VT1为中心,它的作用是把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收到的不同频率电台信号(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的465KHz的中频信号。
VT1、T2、CB等元件组成本机振荡电路,它的任务是产生一个比输入信号频率高465KHz的等幅高频振荡信号。由于C1对高频信号相当短路,T1的次级Lcd的电感量又很小,对高频信号提供了通路,所以本机振荡电路是共基极电路,振荡频率由T2、CB控制,CB是双连电容器的另一连,调节它以改变本机振荡频率。T2是振荡线圈,其初次绕在同一磁芯上,它们把VT1的等电极输出的放大了的振荡信号以正反馈的形式耦合到振荡回路,本机振荡的电压由T2的初级的抽头引出,通过C2耦合到VT1的发射极上。
混频电路由VT1、T3的初级线圈等组成,是共发射极电路。其工作过程是:(磁性天线接收的电台信号)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接收到的电台信号,通过T1的次级线圈Lcd送到VT1的基极,本机振荡信号又通过C2送到VT1和发射极,两种频率的信号在T1中进行混频,由于晶体三极管的非线性作用,混合的结果产生各种频率的信号,其中有一种是本机振荡频率电台频率465KHz的信号,这就是中频信号。混频电路的负载是中频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和内部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它的谐振频率是465KHz,可以把465KHz的中频信号从多种频率的信号中选择出来,并通过T3的次级线圈耦合到下一级去,而其它信号几乎被滤掉。
中频放大电路
主要由VT2、VT3组成的两级中频放大器。第一中放电路中的VT2负载是中频变压器T4和内部电容组成,它们构成并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是465KHz。由于中频放大电路比高频信号更容易调谐和放大,所以使超外差式收音机灵敏度和选择性都较高。
检波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中频信号经一级中频放大器充分放大后由T4耦合到检波管VT3,VT3既起放大作用,又是检波管,VT3构成的三极管检波电路,这种电路检波效率高,有较强的自动增益控制(AGC)作用。AGC控制电压通过R3加到VT2的基极,其控制过程为:外信号电压↑→Vb3↑→Ib3↑→Ic3↑→Vc3↓;通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