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治疗进展.ppt

发布:2018-12-19约9.74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治疗进展 孙 晓 非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 儿童青少年肿瘤 (Child and adolescence cancer) 1、儿童恶性肿瘤年龄范围≤14岁 青少年恶性肿瘤年龄范围15岁-18岁 2、儿童、青少年期的肿瘤种类、病理 类型、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与成人 肿瘤有一定程度的区别。治愈率比 成人高。 3、治疗目的在于根治。 成人的NHL治愈率仅40% 儿童NHL治愈率70%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1、占儿童恶性淋巴瘤的2/3 2、病理类型为中、高度恶性 3、结外侵犯为主,早期广泛播散和非邻近扩 散。易侵犯骨髓,转变为淋巴肉瘤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常见。 4、上世纪70年代治愈率<25%,采用积极强化 治疗,90年代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 国家,已获得70%以上的5年生存率。 儿童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病理分类: NHL国际工作分类(WF): 淋巴母细胞型、小无裂细胞型(Burkitt’s和Non-Burkitt’s)、弥漫性大细胞型NHL 修订的欧美分类(REAL): 前B和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Burkitt’s淋巴瘤、 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儿童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B细胞来源: 1、弥漫性小无裂细胞淋巴瘤 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T细胞来源: 1、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2、外周T细胞淋巴瘤 3、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儿童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St Jude 分期 分期 肿 瘤 侵 犯 范 围 Ⅰ期 淋巴结外单一肿瘤或病变只累及一个淋巴结区域,无 纵隔或腹部病变 Ⅱ期 淋巴结外单一肿瘤伴区域淋巴结侵犯,病变累及膈 肌同侧两个或以上淋巴结区域,膈肌同侧两个单一 的结外肿瘤,伴有或不伴有区域淋巴结侵犯 原发于胃肠道(通常在回盲部)伴有或不伴有肠系 膜淋巴结侵犯 Ⅲ期 膈肌双侧各有一处结外侵犯,膈肌上下两个或以上 淋巴结侵犯 原发瘤位于胸腔内(纵隔、胸膜、胸腺) 广泛的原发腹内病变 所有位于脊髓旁或硬膜旁病变 Ⅳ期 上述的任何病变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或骨髓侵犯 (一)、弥漫性小无裂细胞性淋巴瘤 (Burkitt’s and non- Burkitt’s NHL) 1、发生率: 占儿童青少年NHL的40%,成人NHL的10%以下。 2、临床特点: 侵犯下颌骨和其它面颌骨;广泛腹内侵犯、 常见回盲部远端、肠系膜、腹膜后、肾脏、 卵巢和腹膜表面、常伴恶性腹水;骨髓和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进展快,死亡率高。 弥漫性小无裂细胞性淋巴瘤 3、组织学特点: 细胞圆形、卵圆形核,多核,胞浆嗜碱含有脂肪,中间穿插散在充满细胞碎片的巨嗜细胞,呈现“星空状”。 骨髓侵犯:L3-ALL(FAB分型) 4、免疫表型: B细胞发育后期肿瘤。CD19+,CD20+, CD22+,CD10+,SmIg+ , TdT- . 5、染色体异常 t(8;14)异位。 弥漫性小无裂细胞性淋巴瘤 治疗原则: 1、短期、高强度化疗 2、中枢神经系统预防。 治愈率: 5年生存率70%以上 (二)、弥漫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占儿童NHL的30% 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2、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3、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4、外周T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T细胞免疫表型,同时表达CD30抗原(Ki-1)和t(2;5)(p23;q35) 染色体异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成熟B细胞,表达B细胞抗原CD20。 外周T细胞淋巴瘤 成熟T细胞,表达T细胞表面抗原CD3,早期抗原TdT阴性。 弥漫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儿童大细胞NHL的临床特征: 比淋巴母或Burkitt’s淋巴瘤更多变。最常见部位是鼻咽、颈淋巴结、皮肤、软组织、纵隔、骨和腹部。 弥漫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治疗原则: 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短期、大剂量化疗和中枢预防。 2、间变性大细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