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提出问题05、4提出问题05、4.doc

发布:2016-12-28约3.4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编 号: 文章题目:培养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尝试 内容提要:问题意识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任务。我从课堂教学入手,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问题意识作为搞活课堂教学的切入口。根据低年级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征,我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上做了一些尝试:创设情境,培养兴趣,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创设宽松的提问环境,使学生敢于提问;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学生会提出问题。 主题词:问题 能力 培养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尝试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于某一集体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因斯坦也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或现象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凡事问个为什么”的心理趋向,因为它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者的动机和热情,为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良好的作用。 在实践中,学生参与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学生不爱、不敢提出问题;二是提不出问题,或者提不出重要的关键的问题;三是学生的问题太多,既有重要的,又有简单的,还有不着边际的;既有已学过的已解决的,还有学过暂时不需要解决的等等。出现这些问题,老师处理稍有不当,就会用老师的问题取代学生的问题,扼杀学生提问的主动性,或者一味地将就学生的问题,致使教学任务完不成,重点不突出。然而问题意识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从课堂教学入手,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问题意识作为搞活课堂教学的切入口。根据低年级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征,我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上做了一些尝试。 创设情境,培养兴趣,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学生思维的开启需要各种诱因,其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疑问引起的思维,提出问题可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由于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又占主导地位,喜欢具体、动感、新奇的事物,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使之乐于提出问题。例如学习《小松树看错了》一课时,老师通过投影演示,在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在茂密的森林里,达尔文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看见几只从未见过的小鸟,一只小松鼠把他当成了树干,爬到了他的肩膀上左顾右盼很得意。当学生看到了这栩栩如生的画面后,如身临其境,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1小松鼠看错了什么?2为什么看错了?启发学生由问到思,到文章中去寻求答案。学生由兴趣产生了疑问,由疑问引发了需要,内心中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进而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创设宽松的提问环境,使学生敢于提问 师生共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提问环境,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例如,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水平时,教师应在课堂上大声地给予鼓励:“你的问题很有讨论价值”,“你很善于动脑筋”。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兴趣就会得到提高;而对于提出简单问题的同学,老师要先肯定他敢于提出自己不懂问题的勇气,然后可以适当提示他,再仔细读一遍课文,并联系上下文动脑筋思考一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当然,让别的同学帮助他解疑,也会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面对那些生性胆小的孩子,老师除了多用语言表扬、鼓励他们外,还可以适当运用体态语言:如赞许地微笑,肯定地点头,亲切的目光等,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之间也要相互尊重,善于倾听,勇于帮助别人,诚恳地接受别人的指正。这样,在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便渐渐地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学习成绩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三、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学生会提出问题 幼儿学语,始于模仿,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也是这样,也要有一个先模仿后提问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教给学生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 1、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 课题一般都是文章内容的浓缩与概括或是中心思想所在,可以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例如《聪明的公鸡》一课,“聪明”是全文的主旨,于是,可以这样设计提问:为什么是聪明的公鸡?公鸡怎样聪明?《乌鸦喝水》一课,则提问:乌鸦为什么喝水?乌鸦怎样喝水?乌鸦喝到水了吗?《小马过河》一课,提问: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的?小马过去了吗?学生从题目提出问题,就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全文。 2、从词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学者布鲁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